[ dǎng qiāng ]党项羌。古代 羌 族的一支。
[ dǎng xiàng qiāng ]见“党项”。
[ kě qiāng ]1.亦作“渴羗”。晋王嘉《拾遗记·晋时事》:“有一羌人,姓姚名馥……好啜浊糟,常言渴於醇酒。羣辈常弄狎之,呼为‘渴羌’。”后因以称嗜酒的人。2.用以称嗜茶的人。
[ qiāng dí ]羌族管乐器,双管并在一起,每管各有六个音孔,上端装有竹簧口哨,竖着吹。
[ qiāng hú ]指我国古代的 羌 族和 匈奴 族,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。
[ qiāng líng ]即 先零羌,汉 代 西羌 的一支。
[ qiāng nián ]羌族的传统节日。在每年夏历十月初一。节日里,家人团聚,各户都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鸡、羊、牛等祭品,用以祭祖,然后把羊肉分给各家各户。再邀请亲友邻里到家,饮自酿的“砸酒”,边饮边歌。还跳“锅庄舞”、“兰寿舞”、“皮鼓舞”和举行“推杆”比赛。
[ qiāng róng ]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。
[ qiāng tiē ]旧时我国 东北 地区对帝 俄 纸币的俗称。主要指流通于中东铁路沿线的华俄道胜银行、帝 俄 国家银行和中东铁道局所发行的金卢布、银卢布纸币。
[ qiāng wú gù shí ]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。
[ qiāng zhǔ ]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食品,后传入内地。
[ qiāng zú ]中国少数民族之一。人口20万(1990年)。分布在四川省阿坝等地。有本民族语言,多通汉语文。以农业为主,兼营畜牧。建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。
[ qīng táng qiāng ]古代少数民族名。
[ xī qiāng ]西汉 时对 羌 人的泛称。亦指 东汉 羌 人内徙定居在 金城、陇西、汉阳 等郡的一支。
[ qīng qiāng ]1.指东方。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“禹 东至 榑木 之地,日出、九津、青羌 之野。”高诱 注:“青羌,东方之野也。”2.古代西南地区 羌 族的一支。服饰尚青色,故称。三国 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突将、无前、賨叟、青羌、散骑、武骑一千餘人,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鋭。”晋 常璩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“移 南中 劲卒 青羌 万餘家於 蜀。为五部。”唐 杜甫《秋风》诗之一:“要路何日罢长戟?战自 青羌 连 白蛮。”清 吴伟业《赠家侍御雪航》诗:“青羌 十七种,驊騮饰文罽。”3.指 青羌 人所居之地。宋 苏舜钦《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》诗:“江声通 白帝,山势入 青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