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ù fǔ néng ]亦作“不付能”。才能够;好容易。不,助词,无义。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不甫能风调雨顺,太平年宠用着这般人。”元 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不付能一纸音书,盼得我则道春心满纸墨淋漓,原来比休书多了个封皮。”元 王和卿《女冠子·闺情》套曲:“不甫能盼的他来到,他却又早醺醺的带酒。”明 陈秋碧《题情》曲:“不甫能步出重帘,肯分的玉梅枝上,添得个月儿孤。”
[ dòng néng ]物体由于机械 运动所具有的能量。利用物体的动能可以对外界做功,如用空气锤锻打工件。
[ bǎi wú yī néng ]能:能力,胜任。什么都不会做。
[ fá gōng jīn néng ]夸耀自己的功 劳和才能。形容自高自大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奉法循理之吏,不伐功矜能,百姓无称,亦无过 行。”
[ ài mò néng zhù ]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维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” 指有心帮助,但因力量不够或条件所限而做不到。
[ dī néng ér ]智力不发达、近于痴呆的儿童,泛指智能低下的人。
[ èr cì néng yuán ]指依靠一次能源来产生或制取的能源,如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,分馏石油制取的汽油、柴油等。
[ chěng néng ]显示自己能干:别太~了。不是我~,一天走个百把里路不算什么。
[ chěng qiáng chēng néng ]炫耀卖弄自己的才能和本事。
[ chěng yì kuā néng ]施展奇异本事,夸耀能力高强。
[ chěng néng ]1.施展才能。2.犹逞能。
[ bā néng ]谓能调和阴阳律历五音等。《后汉书·仪礼志中》:“故使八能之士八人,或吹黄钟之律间竽;或撞黄钟之钟;或度晷景。”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三·高明乐》:“士备八能,乐合八变。”唐 王勃《乾元殿颂并序》:“八能亨运,抗鵷邸而杖朱髦。”宋 苏轼《贺年启》:“备八能而合乐,益验人和。”按,宋 王应麟《小学绀珠·律历·八能》谓:“调黄钟,调六律,调五音,调五声,调五行,调律历,调阴阳,调正德所行。”
[ běn néng ]1.人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、对个体和种族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。如蜜蜂酿蜜、婴儿吃奶等。2.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不知不觉地、无意识地(作出反应)。
[ chēng xián shǐ néng ]举用贤能之人。《逸周书·大聚》:“泉深而魚鼈歸之,草木茂而鳥獸歸之,稱賢使能、官有材而士歸之。”
[ fēng néng ]指可以被人类 利用的风的动能。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。古时用风车提水、灌溉等。现在多用风能发电。
[ gàn néng ]犹才能。《北史·崔彦穆等传论》:“唐永 良能之名,所在著美,清白之誉,显於累职,所谓干能之士也。”《周书·尉迟迥传》:“迥 通敏有干能,虽任兼文武,颇允时望。”《资治通鉴·隋文帝开皇十七年》:“於是上下相驱,迭行捶楚,以残暴为干能,以守法为懦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