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笔网  ›  组词大全  ›  包含脍的组词
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
[ fǔ kuài ]犹脯醢。《南齐书·文学传·丘巨源》:“若使 桂阳 得志,民若不轘裂军门,则应腰斩都市,婴孩脯膾,伊可熟念。”参见“脯醢”。
[ kǎn kuài ]细切鱼肉。
[ kuí kuài ]刽子手。
[ jīn jī yù kuài ]谓精美的食物。
[ jīn jī kuài ]见“金齏玉膾”。
[ kuài cán ]即鲙残鱼,今通称银鱼。
[ kuài dāo ]切肉的刀。
[ kuài jié ]割切。
[ kuài shǒu ]犹庖丁。
[ kuài zhì ]1.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。亦泛指佳肴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公孙丑 问曰:‘膾炙与羊枣孰美?’孟子 曰:‘膾炙哉!’”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羞炰膾炙,以御宾客。”宋 杨万里《病中屏肉味独茹菜羹饭甚美》诗:“云子香抄玉色鲜,菜羹新煮翠茸兼。人间膾炙无此味,天上酥酡恐尔甜。”清 刘大櫆《<郑子山诗集>序》:“一勺之水,可以知沧海之大;一臠之味,可以知膾炙之美。”2.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。宋 司马光《司马温公诗话·寇莱公诗》:“﹝ 寇準 诗﹞为人膾炙。”明 叶盛《水东日记·文章正宗叙论》:“书信往来,虽不关大体,而其文卓然为世膾炙者,亦缀其末。”清 褚人穫《坚瓠九集·成语破》:“浙江 陈煒 字 本叔,时艺膾炙一时。”清 王夫之《薑斋诗话》卷三:“滕王阁 连甍市廛,名不称实;徒以 王勃 一序,膾炙今古。”参见“膾炙人口”。3.犹宰割,处置。明 李贽《与刘肖川》:“尊翁兹转,甚当,但恐檀越远去,外护无依,不肖当为 武昌 鱼,任人膾炙矣。”
[ kuài zhì rén kǒu ]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。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。《宣和书谱》卷一○:“(韩偓)所著歌诗颇多,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,往往脍炙人口。” 炙(zhì):烤肉。
[ páo kuài ]指脍、炙等佳肴。
[ jīn kuài ]精美的细切鱼肉。
[ fǒu biē kuài lǐ ]指珍美的馔食。
[ lú kuài ]亦作“鱸鱠”。鲈鱼脍。唐 元稹《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》:“芋羹真底可,鱸膾漫劳思。”元 朱希晦《和韵简天则上天》:“故乡鱸鱠牵归思,近砌蛩声搅夜眠。”明 王世贞《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》诗:“汝岂因鱸膾,吾曾识凤毛。”清 陈梦雷《秋兴》诗之八:“当年起草侍明光,鱸鱠娱亲请尚方。”参见“鱸鱼膾”。
[ lú yú kuài ]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,在 洛,见秋风起,因思 吴中 菰菜羹、鱸鱼膾,曰:‘人生贵得适意尔,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?’遂命驾便归。俄而 齐王 败,时人皆谓为见机。”后因以“鱸鱼膾”为思乡赋归之典。
[ luán kuài ]切成块的鱼肉。
[ lǚ kuài ]见“缕子膾”。
[ lǚ zǐ kuài ]食品名。以细切的鱼肉制成。
[ shí bù yàn jīng,kuài bù yàn xì ]厌:满足;脍:细切的肉。粮食舂得越精越好,肉切得越细越好。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