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笔网  ›  组词大全  ›  包含脱的组词
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
[ diū tuō ]丧失。
[ biàn tuō ]辩白解脱。辨,通“辩”。
[ chàn tuō ]抖落。
[ bái tuō ]亦称“白脱油”。[英butter]即奶油。
[ bái tuō yóu ]见“白脱”。
[ gào tuō ]谓自请脱离职任。明 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九》:“﹝余﹞世代为粮长,垂五十年,后见时事渐不佳,遂告脱此役。”
[ cán tuō ]残缺脱漏。
[ de tuō ]1.谓得以脱身。2.佛教语。谓得以脱去生死之苦。
[ huó tuō ](相貌、举止等)十分相似。
[ huó tuōr ](相貌、举止)跟脱胎一样十分相像:他长得~是他爷爷。
[ jiāng hòu tuō zān ]汉 刘向《列女传·周宣姜后》:“周宣 姜后 者,齐侯 之女也。贤而有德,事非礼不言,行非礼不动。
[ jù tuō ]罢斥不用。距,通“拒”。语本 宋 石介《庆历圣德颂》:“大姦之去,如距斯脱。”明 吴本泰《帝京篇》:“大奸已距脱,羣疑未冰泮。”
[ é tuō ]也说讹夺。文字上的 错误和脱漏。
[ hù tuō ]谓掩护而使之逃脱。
[ jiǎn tuō ]1.亦作“简侻”。通脱;落拓不羁。2.谓书简脱落。
[ jìng ruò chǔ zǐ,dòng ruò tuō tù ]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,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。
[ làn tuō ]古书简因腐朽而脱漏致使文字不能衔接。
[ bèng tuō ]脱逃。
[ bǐng tuō ]禀告官府,请求开脱。
[ hún tuō ]1.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。可用作渡河的浮囊,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。宋 苏辙《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》:“访闻 河北道 顷岁为羊浑脱,动以千计。浑脱之用,必军行乏水,过渡无船,然后须之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元丰四年》:“其济渡之备,军中自有过索、浑脱之类。”元 贡师泰《和胡士恭滦阳纳钵即事韵》之二:“髯奴醉起倾浑脱,马湩香甜奈乐何!”《元史·石抹按只传》:“叙州 守将横截江津,军不得渡,按只 聚军中牛皮,作浑脱及皮船,乘之与战。”明 叶子奇《草木子·杂俎》:“北人杀小牛,自脊上开一孔,遂旋取去内头骨肉,外皮皆完,揉软用以盛乳酪酒湩,谓之浑脱。”清 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驻札大臣原始》:“其所丧亡又皆部中精鋭,则自尽杀其部中妇女老弱,轻骑以逃,道中遗浆浑脱及賸酪无算。”2.指制法和形状类似这种皮囊的东西,如“人浑脱”等。元 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一:“北兵攻城益急,砲飞如雨,用‘人浑脱’,或半磨,或半碓,莫能当。”3.指用小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,或形状类似的仿制品。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一:“赵公 长孙无忌 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,天下慕之,其帽为‘赵公 浑脱’。”4.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。唐 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序:“观 公孙氏 舞‘剑器’、‘浑脱’,瀏灕顿挫,独出冠时。”《旧唐书·郭山恽传》:“将作大匠 宗晋卿 舞‘浑脱’。”《新唐书·宋务光传》:“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,骏马胡服,名曰‘苏莫遮’。旗鼓相当,军阵势也;腾逐喧噪,战争象也……胡服相欢,非雅乐也;‘浑脱’为号,非美名也。”5.谓浑然天成,无人工痕迹。宋 叶适《答刘子至书》:“若由此进而不已,浑脱圆成,继两大家,真为盛矣。”清 阮元《小沧浪笔谈·论诗绝句》:“《咏官柳》云:‘轻尘繫马处,落月有鸟啼。’可谓自然浑脱者矣。”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·古今诗互有优劣》:“且诗虽刻划,终觉粘皮带骨,无浑脱之致。”参阅HenrySerruys,Hun-t‘o:tulum,floatsandcontainersinMongoliaandCentralAsia(BSOAS,1981)、张永言《语源探索三列》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