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iān bó ]1.肩膀,人颈下臂上的部分。清 唐甄《潜书·明鉴》:“陕 民之謡有之曰:挨肩膊,等 闯王;闯王 来,三年不上粮。”鲁迅《彷徨·示众》:“同时,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,展开五指,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。”2.比喻能够担当的责任。洪深《鸡鸣早看天》第二幕:“你放心好啦,李先生 是有肩膊的人,我明天和他说,一定负责到底。”
[ pàn bó ]宋 代的一种挂在颈项间,用来搂起衣袖方便操作的工具。
[ pàn bó ér ]指 宋 代专门从事出卖或修理襻膊的手艺人。
[ tóu bó zǐ ]脖子,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。
[ tú bó ]语本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杀而膊诸城上。”孔颖达 疏:“膊谓去衣磔之。”后以“屠膊”谓残杀肢解。清 吴伟业《哭志愆》诗:“孤城遂摧陷,狂刀乃屠膊。”
[ xiōng bó ]泛指人的胸部或动物前肢和躯干相连的部分。
[ yǎn bó ]即披膊。古时铠甲遮护臂膊的部分。参阅 宋 曾公亮《武经总要》卷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