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fàng bì ]谓人死亡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终制》:“今年老疾侵,儻然奄忽,岂求备礼乎?一日放臂,沐浴而已,不劳復魄,殮以常衣。”
[ chóng bì ]比喻微不足道之物。唐 皎然《禅思》诗:“伤哉 子桑扈,虫臂徒虚言。”宋 陆游《行年》诗:“吾生一虫臂,世路几羊肠。”清 姚鼐《寄仲孚应宿》诗:“虫臂观生非有象,马肝持论故无亲。”参见“虫臂鼠肝”。
[ chóng bì jù zhé ]犹言螳臂挡车。比喻以小敌大,力量悬殊。唐 元稹《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》:“夫以爾之材力,而取彼之凶殘,是猶以火焚枯,以石壓卵,蟲臂拒轍,雞肋承拳,萬萬相殊,破之必矣。”参见“螳臂當車”。
[ chóng bì shǔ gān ]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。
[ cì bì ]1.古代一种黥刑,在犯者臂部刺字。2.刺臂出血,用以盟誓。
[ chán bì ]手镯。《新五代史·杂传十五·慕容彦超》:“弘鲁 乳母於泥中得金缠臂献 彦超。”清 姚燮《双鸩篇》:“典妾金缠臂,为郎市鞍轡。”
[ è bì niè zhǐ ]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。
[ hù bì ]运动员用的戴在手臂上的防护套,防止臂部受伤。
[ jiàng shā xì bì ]《晋书·后妃传上·胡贵嫔》:“泰始 九年,帝(晋武帝)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,自择其美者,以絳纱繫臂。”后代亦有用作定亲标记者。
[ jiāo bì shī zhī ]比喻遇到了机会而又当面错过。
[ bì fù ]古代战士缚在两臂上以御兵刃的铁甲。
[ bì gē ]亦作“臂阁”。俗称手枕。用毛笔书写时用以搁置腕臂者。
[ bì gōu ]1.亦作“臂鞲”。臂衣,古人用以套于臂上者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“董君 緑幘傅韝”唐 颜师古 注:“韝,即今之臂韝也。”唐 杜甫《即事》诗:“百宝装腰带,真珠络臂鞲。”宋 苏轼《读<开元天宝遗事>》诗之三:“琵琶絃急衮《梁州》,羯皷声高舞臂鞲。”宋 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·帝德》:“鲁 人 李廷臣,顷官 琼管,一日过市,有 獠 子持锦臂韝鬻于市者,织成诗,取而视之,仁庙 景祐 五年赐新进士诗也。”明 杨慎《各调犯七犯玲珑·四季闺情》套曲:“有信书难寄,无言泪暗流,宽腰带,脱臂韝,阑干划损玉搔头,何日再绸繆。”清 赵翼《奉和福总戎姬人到署之喜》之一:“将军威令肃如秋,时向霜天试臂韝。”2.见“臂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