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fú líng zhī ]唐 代书法家 李邕 伪托的刻工名字。
[ fēng shù líng ]即猪苓。因多生于枫树根部,故有此称。菌核入药,子实体可供食用。
[ líng luò ]1.凋零衰败。苓,通“零”。2.乐名。
[ sī líng ]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,上有菟丝。”高诱 注:“茯苓,千岁松脂也,菟丝生其上而无根,一名女萝也。”因菟丝与茯苓有依附关系,后遂用“丝苓”比喻姻亲。宋 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花木》:“亲姻,曰有丝苓之好。”
[ xī líng ]即猪苓。药草名。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是所谓詰匠氏之不以杙为楹,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,欲进其豨苓也。”祝充 注:“楚 人呼猪为豨,豨苓乃猪苓也。”宋 陆游《闲咏园中草木》:“劝君办取金鸦嘴,不问昌阳与豨苓。”参见“猪苓”。
[ tǔ fú líng ]又称“光菝葜”、“仙遗粮”。百合科,多年生攀援灌木。生于山坡林下,广布于 亚洲 东南部及我国南部和东南部。根状茎可提取淀粉和栲胶,用作工业原料;中医学上以根状茎入药,能解毒、清热利湿,主治痈肿、疔疮、关节痛、梅毒等症。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土茯苓》:“其根状如菝葜而圆,其大若鸭子,连缀而生……其肉软可生啖,有赤白二种,入药用白者良。”
[ zhū líng ]1.菌类植物。菌核中医入药,有利水渗湿的功效。2.即豕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