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qīng tái ]指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。
[ qīng tái piān ]即青词。因其书于苔纸(用水藻类制成之纸),故称。
[ qīng tái xiàng ]长了青苔的巷道。喻指闲静、冷落的地方。
[ méi tái ]青苔。晋 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践莓苔之滑石,搏壁立之翠屏。”宋 苏舜钦《寄守坚觉初二僧》诗:“松下莓苔石,何年重访寻。”明 李瀚《光孝寺访唐佛》诗:“一径莓苔寒瑟瑟,千年灯火坐萧萧。”鲁迅《华盖集·忽然想到(四)》:“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,只看见点点的碎影。”
[ shuǐ tái ]苔藻类植物。也叫石发、石衣、水衣、水绵、藫。可吃。
[ tái cén ]晋 郭璞《赠温峤》诗:“人亦有言,松竹有林。及余(尔)臭味,异苔同岑。”后世因以“苔岑”指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[ tái jiān ]同“苔牋”。以苔纸制成的笺纸。
[ tái qián ]苔点形圆如钱,故曰“苔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