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gān tú ]苦菜的一种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其土毛则搉牧荐草,芳茹甘荼。”南朝 宋 鲍照《从过旧宫》诗:“泉流信清泌,原野实甘荼。”清 顾炎武《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》诗:“岂知太平之世飴甘荼,川流不盈泽得潴。”
[ jiū pán tú ]亦作“鳩槃荼”。佛书中谓噉人精气的鬼。亦译为瓮形鬼、冬瓜鬼等。常用来比喻丑妇或妇人的丑陋之状。
[ qīng tú ]青蓼。蔬类食物。味苦,食之明目。
[ qiū tú ]1.荼至秋而繁茂,因以喻繁多。2.指繁多的刑罚。
[ lǚ tú ]《诗·豳风·鸱鸮》:“予手拮据,予所捋荼;予所蓄租,予口卒瘏。”孔颖达 疏:“予手口尽病,乃得成此室巢。”后以“捋荼”喻辛苦劳碌。清 钱谦益《重修素心堂记》:“吾兄频年以来,身无兼衣,食不重味,匪朝伊夕,拮据捋荼者,为此堂也。”
[ shí tú wò jí ]吃苦菜,睡粗草。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。
[ shén tú ]传说中能制伏恶鬼的神。后世把他作为门神,画像丑怪凶恶。荼(shū)。
[ shén shū yù lǜ ]上古传说能制伏恶鬼的两位神人,后世遂以为门神,画像丑怪凶狠。
[ yù lěi shén tú ]1.二神名。传说善治恶鬼,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。2.指桃符、春联。
[ tú dú ]荼是一种苦菜。毒是毒虫,指蛇蝎之类。比喻毒害:~生灵。
[ tú dú shēng líng ]荼毒:毒害、残害;生灵:指百姓。指残害人民。
[ tú dú shēng mín ]同“荼毒生靈”。唐 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秦 起 長城,竟海爲關,荼毒生民,萬里朱殷。”参见“荼毒生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