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í liǎo ]谓遭遇苦难。语出《诗·周颂·小毖》:“未堪家多难,予又集于蓼。”毛 传:“我又集于蓼,言辛苦也。”郑玄 笺:“集,会也。”清 陈梦雷《<闲止书堂集钞>序》:“惴惴渊冰,旦夕集蓼……胥今古才人不幸之遭,咸萃一身。”
[ gān liǎo ]1.谓甘于困苦,不易操守。语出《楚辞·东方朔〈七谏·怨世〉》:“桂蠹不知所淹留兮,蓼虫不知徙乎葵菜。”王逸注:“言蓼虫处辛烈,食苦恶,不能知徙於葵菜,食甘美,终以困苦而癯瘦也。以喻己修洁白,不能变志易行以求禄位,亦将终身贫贱而困穷也。”唐陆龟蒙《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》诗:“谅难求标标,聊欲取錚錚。几嘆虫甘蓼,还思鹿美苹。”2.犹甘苦。
[ hóng liǎo ]蓼的一种。多生水边,花呈淡红色。
[ shuǐ liǎo ]一年生草本植物,生浅水中。全草入药,味辛辣。也称辣蓼。唐 罗隐《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》诗:“水蓼花红稻穗黄,使君兰棹汎迴塘。”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五·水蓼》﹝集解﹞引 苏恭 曰:“水蓼生下溼水旁。叶似马蓼,大於家蓼。”
[ lù é ]《诗·小雅》篇名。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。后因以“蓼莪”指对亡亲的悼念。
[ liǎo lán ]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红紫色,叶子长椭圆形,干时暗蓝色,花小,淡红色,瘦果黑褐色。叶子含蓝汁,可做蓝色染料,也可入药。也叫蓝。
[ lù xiāo ]《诗·小雅·蓼萧序》:“《蓼萧》,泽及四海也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国景子 相 齐侯,赋《蓼萧》。”杜预 注:“《蓼萧》,《诗·小雅》,言太平泽及远,若露之在萧,以喻 晋君 恩泽及诸侯。”后因以“蓼萧”指君王的恩泽。唐 白居易《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》:“《蓼萧》之泽,宜自叶而流根。”王闿运《影山草堂铭》:“山川无允犹之典,草木絶《蓼萧》之泽。”
[ mǎ liǎo ]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初夏开花成穗,略带红色。又称大蓼。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五·马蓼》:“凡物大者,皆以马名之,俗呼大蓼是也。高四五尺,有大小二种。”明 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菽》:“凡蓄藏緑豆种子,或用地灰、石灰,或用马蓼,或用黄土拌收,则四、五月间不愁空蛀。”
[ shí liǎo chóng ]以苦蓼为食的虫。唐 白居易《自咏》:“水旱合心忧,飢寒须手抚。何异食蓼虫,不知苦是苦。”清 赵翼《哭黄月山》诗:“读书七十年,苦如食蓼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