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]梵语的译音。意译为“无上正等正觉”。一译为“无上正遍知”。是佛无上觉智。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、正确的、普遍的觉智,即名为“佛”。
[ gū miǎo ]1.语本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,其若之何?”后以“孤藐”谓幼年丧父,失去依靠。《晋书·列女传·杜有道妻严氏》:“年十三,适於 杜 氏,十八而嫠居。子 植、女 韡 并孤藐。”唐 陈子昂《为宗舍人谢赠物表》:“孤臣不天,早失父荫,兄弟孤藐,并未成人。”2.泛指年幼的孤儿。宋 范仲淹《张公神道碑》:“復常好施,与宗族同其有亡,中外孤藐,一养於家。”
[ chōng miǎo ]幼小。南朝 齐 谢朓《齐敬皇后哀策文》:“方年冲藐,怀袖靡依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敬帝绍泰元年》:“嗣主冲藐,未堪负荷。”
[ miǎo gōng ]孱弱的躯体。《清史稿·德宗纪二》:“况慈闈颐养廿餘年,使徒御有惊,藐躬何堪自问?”吴樾《暗杀时代》:“内顾藐躬,素非强壮,且多愁善病,焉能久活人间?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藐躬穷奇,所至颠沛。”茅盾《色盲》五:“以他那样的藐躬,负起生活的重担,实在是毫无意义的。”
[ miǎo gū yè ]1.神话中的山名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,绰约若处子。”或以为即古之 石孔山,在今 山西省 临汾市 西。明 张景《飞丸记·意传飞稿》:“武陵 津旁,藐姑 山上,餐风吸露乘云,那许尘眸相望。”2.指仙女。清 曹寅《窗前绿萼梅》诗:“日长似有春烟起,独向苔岑间 藐姑。”汪文溥《子美嘱题化佛化装存相即柬亚子》诗:“忽然窈窕垂云鬟,肌理莹澈 藐姑射。”参见“姑射”。
[ miǎo gū ]幼弱的孤儿。语本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献公 使 荀息 傅 奚齐。公疾,召之曰:‘以是藐诸孤,辱在大夫,其若之何?’”孔颖达 疏:“藐诸孤者,言年既幼穉,县藐於诸子之孤。”清 方文《田居杂咏》之二:“身后遗藐孤,粗足供簠簋。”清 赵翼《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》诗:“从来母后当冲帝,每利藐孤擅神器。”
[ miǎo miǎo ]1.幼小貌。2.轻视冷漠貌。3.盛美貌。4.高貌;高远貌。藐,通“邈”。
[ miǎo rán ]1.幼小貌。2.轻视貌。3.深远貌。藐,通“邈”。4.犹茫然。藐,通“邈”。
[ miǎo shì ]轻视;小看:在战略上要~敌人,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。
[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]佛教语。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译。指佛陀所证的“等正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