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óng xiā ]犹虫鱼。指考据、训诂之学。
[ fù xiè mù xiā ]《文选·郭璞〈江赋〉》:“璅蛣腹蟹,水母目虾。”李善 注:“《南越志》:‘璅蛣,长寸餘,大者长二三寸,腹中有蟹子,如榆荚,合体共生,俱为蛣取食。’又曰:‘海岸间颇有水母......正白,濛濛如沫,生物有智识,无耳目,故不知避人,常有虾依随之,虾见人则惊,此物亦随之而没。’”后以“腹蟹目虾”比喻自己没有独立主张而一味依附他人。
[ jiāng xiā diào biē ]比喻占人便宜。
[ hóng xiā ]亦作“红鰕”。海虾之一种。
[ jīn há má ]金色虾蟆或金背虾蟆。旧以为它的出现是一种休咎之征。唐 杜甫《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》诗:“坡陀金虾蟆,出见盖有由。”清 郑燮《怀舍弟墨》诗:“前年葬大父,壙有金虾蟆。或云是贵徵,便当兴其家。”
[ lài há má ]1.亦作“癩蛤蟆”。蟾蜍的通称。2.比喻丑陋的人。3.特指身患癞疾的人。
[ lài xiā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]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,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东西。痴心妄想。
[ lín xiā ]甲壳纲,磷虾目。体形似虾,胸肢八对,都为二枝型,基部各有鳃,适于游泳。眼柄、胸部及腹部有发光器。浮游生活,全部海产。是鱼类的主要饵料之一。
[ lǔ xiā ]食品,把虾磨成糊状,加盐制成。
[ máo xiā ]虾的一类,身体约长3厘米,生活在浅海中。煮熟晒干后叫虾皮,供食用。
[ qīng xiā ]虾的一种。产于淡水中,体长约二寸,表面有棕绿色斑纹。另有产海水中的,长四寸余,体面有淡黄、绿色细点。
[ rén xiā ]相传 明 朝灭亡后,有一遗老宣称要为亡 明 殉节,但又不肯自杀。于是自称效法 信陵君,嗜酒狎妓。谁知长久不死,人却变得驼背弯腰。被人取笑为“人虾”。见 清 袁枚《新齐谐》卷六。后用以嘲讽没有骨气而又自欺欺人者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六回:“但可惜他不曾变做人虾;如果也变了人虾,就没有这段公案了。”
[ rén yàng xiā qū ]骂弯腰的人好似弯曲的虾和蛆虫一样。
[ shuǐ mǔ mù xiā ]比喻人没有主见,人云亦云。
[ sān jiǎo há má ]歇后语,没处寻之意。
[ tiān xiā ]龙虱和桂花蝉之类水生昆虫。为 广西、广东 居民爱食之品。
[ yú xiā ]亦作“鱼鰕”。鱼和虾。泛指鱼类水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