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ì luǒ ]1.(身体)裸露:全身~。~着上身。他~着脚走路。2.比喻毫无遮盖掩饰:~的原野。
[ chì luǒ luǒ ]1.形容光着身子,不穿衣服。2.形容毫无遮盖掩饰:~的侵略行径。
[ chì shēn luǒ tǐ ]赤:光着。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。
[ kē tóu luǒ shēn ]谓光头露体。明 王世懋《二酉委谭》:“余性不耐冠帶,暑月尤甚……婦爲具湯沐,便科頭裸身赴之。”
[ kūn luǒ ]亦作“髠裸”。亦作“髠躶”。谓脱去衣帽,剃去头发,露顶光身。
[ luǒ chéng ]1.赤身露体。2.裸露,无遮盖。
[ luǒ chóng ]1.指蹄角裸现或无毛羽鳞甲蔽体的动物。2.古代亦用以指人。
[ luǒ chuān ]水名。以其地风俗男女共川而浴,故名。
[ luǒ guó ]传说中的古国名。或说在西方,或说在南方。其民皆不穿衣,故称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昔 舜 舞 有苗,而 禹 袒入 裸国,非以养欲而乐志也,欲以论德而要功也。”《后汉书·东夷传·倭》:“自 朱儒 东南行船一年,至 裸国。”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禹 入 裸国,被髮文身,墨子 入 楚,锦衣吹笙,非乐而为此也。”
[ luǒ mín ]传说中指不穿衣服的 裸国 人。
[ luǒ shī ]谓使尸骨暴露于野外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二回:“而 操 帅将吏士,亲临发掘,破棺裸尸,掠取金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