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ái gū ]谓写文章。亦借指诗文。觚,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
[ huái gū wò qiàn ]常带书写工具,以备写作的需要。同“怀铅提椠”。
[ jù gū ]谓倚着灶角。语本《南华逸编》:“仲尼 读《春秋》,老聃 踞灶觚而听。”柴萼《梵天庐丛录·袁昶》:“少寇 吴公 昔尝与予踞觚语此,引为深忧。”周作人《知堂回想录·三味书屋》:“李越缦 有一篇《城西老屋赋》,写家塾情状的有一段很好,其词曰:‘予之童騃,踞觚而读。’”
[ bǎi gū ]犹言很多杯酒。《孔丛子·儒服》:“尧 舜 千钟,孔子 百觚。”汉 孔融《与曹操论酒禁书》:“尧 不千钟,无以建太平;孔 非百觚,无以堪上圣。”宋 苏轼《送陈睦知潭州》诗:“君时年少面如玉,一饮百觚嫌未痛。”
[ gū bù gū ]比喻事物名实不符。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觚不觚,觚哉!觚哉!’”何晏 集解:“以喻为政不得其道,则不成。”朱熹 集注:“觚,棱也;或曰酒器,或曰木简,皆器之有棱者也。不觚者,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。觚哉:觚哉!言不得为觚也。”清 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四分论》:“《续汉志》云:‘在天成度,在宪成日,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,则减四分也。’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,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。”
[ gū dú ]供书写的木简。亦指书翰。唐 柳宗元《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》:“孔子 作《春秋》,千五百年……秉觚牘,焦思虑,以为论注疏説者,百千人矣。”元 马祖常《壮游八十韵》:“童子操觚牘,价重麒麟罽。”
[ gū jiǎn ]1.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借指书籍。2.引申为刻印书籍。
[ gū léng ]1.亦作“觚棱”。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。亦借指宫阙。2.借指京城。3.借指故国。4.棱角。5.比喻言行方正刚烈。6.见“觚稜”。
[ gū qiàn ]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。
[ léng gū ]觚棱。殿堂屋角的瓦脊。因其呈方角棱瓣之形,故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