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笔网  ›  组词大全  ›  包含象的组词
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
[ chén xiàng ]1.指紫微垣。2.借喻君王。
[ dà xiàng ]1.《易》传之一。以卦象为根据来解释卦辞。《易·乾》:“象曰: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’”唐 孔颖达 疏:“此大象也。十翼之中第三翼,总象一卦,故谓之大象。”2.大道,常理。《老子》:“执大象,天下往。”河上公 注:“象,道也。圣人守大道,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。”晋 干宝《晋纪总论》:“昔 高祖 宣皇帝,以雄才硕量,应运而仕……於是百姓与能,大象始构矣。”3.犹天象。旧指日月星辰运行等天文现象,有时亦指气象现象。晋 陆机《应嘉赋》:“寄冲气於大象,解心累於世罗。”晋 陶潜《咏二疏》:“大象转四时,功成者自去。”唐 杨炯《登秘书省阁诗序》:“观星文而考南北,大象入於璣衡。”4.动物名。即象。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“﹝ 永元 ﹞六年正月,永昌 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、大象。”
[ dà xiàng kǒu lǐ bá shēng yá ]从象口中拔牙。比喻不好惹;惹不起。
[ dà xiàng qí ]一种巨大的木制象棋模型。进行棋赛时,将大象棋盘悬挂于壁,通过移动和悬挂棋子,反映双方走子的情况,供观众观看。常用于表演赛。
[ bēn xiàng ]《易·贲》的卦象。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:“是以衣锦褧衣,恶文太章;賁象穷白,贵乎反本。”清 冯桂芬《<广西乡试录>序》:“圣朝养士二百年,文治彬郁,远迈前古,在《易》賁象,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
[ bái xiàng jiǎn ]象牙做的朝笏。
[ dòu xiàng ]犹星斗。
[ chuí xiàng ]显示征兆。古人迷信,把某些自然现象附会人事,认为是预示人间祸福吉凶的迹象。
[ bō ér xiàng ]迷信传说称阴间的一种似猪非猪的怪兽。
[ chāo rán xiàng wài ]诗文意境浑成,超脱于物象之外。唐司空图《诗品》:“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。”
[ cán dòu xiàng ]蚕豆的重要害虫,俗称“豆牛”。
[ chóng xiàng ]传说中的水怪。
[ chèng xiàng ]称象的体重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邓哀王冲传》:“时 孙权 曾致巨象,太祖 欲知其斤重,访之羣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冲 曰:‘致象大船之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称物以载之,则校可知矣。’太祖 大悦,即施行焉。”后因以“秤象”为少年聪慧的典故。唐 王维《恭懿太子挽歌》之三:“射熊今梦帝,秤象问何人?”元 方回《次韵张仲实见赠》:“物我重轻了了事,可能秤象待 苍舒。”苍舒,曹冲 字。
[ dé yì wàng xiàng ]指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。
[ běn xiàng ]亦作“本像”。原形。
[ běn zhì yǔ xiàn xiàng ]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;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。本质是事物内在的、相对稳定的方面,现象是事物外在的、活动易变的方面。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,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。本质是现象的本质,隐藏在现象背后并表现在现象之中;现象是本质的现象,是本质的外部表现。本质决定现象,现象依赖本质。本质和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别和矛盾。本质要靠思维才能把握,现象用感官即能感知。
[ chì xiàng ]大象。
[ gān shè xiàn xiàng ]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相遇时,在一定情况下会相互影响,这种现象叫干涉现象。声波、光波和其他电磁波等都有此现象。
[ bīng xiàng ]战争的征象。宋 曾巩《与孙司封书》:“皇祐 三年,邕 有白气起廷中,江水横溢。司户 孔宗旦 以为兵象,策 智高 必反,以书告其将 陈拱。”
[ bǐ xiàng ]1.亦作“比像”。比拟象征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。”杜预 注:“车服器械之有五色,皆以比象天地四方,以示器物不虚设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服物昭庸,采饰显明,文章比象。”韦昭 注:“比象,比文以象山龙华虫之属也。”汉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思比象於紫微,恨 阿房 之不可庐。”2.指譬喻、比拟。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冰筯》:“﹝帝﹞问妃子曰:‘所玩何物耶?’妃子笑而答曰:‘妾所玩者,冰筯(指冰条)也。’帝谓左右曰:‘妃子聪惠,比象可爱也!’”明 袁宏道《瓶史·使令》:“丁香瘦,玉簪寒,秋海棠娇,然有酸态,郑康成、崔秀才 之侍儿也。其他不能一一比像,要之皆有名于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