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gǔ shòu rú chái ]形容消瘦到极点。同“骨瘦如柴”。
[ chái chū ]豺和貙,皆猛兽。比喻凶狠残暴的寇盗、异族入侵者。
[ chái gòu ]谓凶狠暴虐的人造成祸乱。语本 汉 王粲《七哀诗》:“西京 乱无象,豺虎方遘患。”唐 杜甫《夔府书怀四十韵》:“豺遘哀登 楚,麟伤泣象 尼。”
[ chái hǔ ]1.豺与虎。泛指猛兽。《诗·小雅·巷伯》:“取彼譖人,投畀豺虎;豺虎不食,投畀有北。”晋 张载《七哀诗》:“季世丧乱起,贼盗如豺虎。”明 李东阳《风雨叹》诗:“山豗谷汹豺虎嘷,万木尽拔乘波涛。”清 陈鹏年《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》:“蛟螭蟠地轴、豺虎踞天关。”2.喻凶狠残暴的寇盗、异族入侵者。汉 王粲《七哀诗》:“西京 乱无象,豺虎方遘患。”唐 杜甫《久客》诗:“狐狸何足道,豺虎正纵横。”明 王鏊《震泽长语·国猷》:“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,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。”清 徐昂发《铁岭关》诗:“缅昔豺虎鬭,百战争要害。”邓中夏《过洞庭》诗:“问今为何世?豺虎满道路。”
[ chái huī ]豺与毒蛇。比喻凶残的恶人。
[ chái jì ]豺在深秋时杀兽以备冬粮,陈于四周,有似人之陈物而祭,故称。
[ chái jié ]五加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三·五加》。
[ chái láng ]豺和狼,比喻凶恶残忍的人:~当道。~成性。
[ chái láng dāng dào ]《汉书·孙宝传》:“豺狼横道,不宜复问狐狸。” 比喻坏人当权。当(dāng)道:在路中间。
[ chái láng dāng lù ]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。
[ chái láng héng dào ]横道:横在道路中间。比喻坏人当权。
[ chái mù ]像豺一样竖立的眼睛。形容恶人的相貌。
[ chái qī ]五加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三·五加》。
[ chái shēng ]1.比喻凶恶残忍者的声音。《左传·文公元年》:“且是人也,蠭目而豺声,忍人也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秦王 为人,蜂準,长目,鷙鸟膺,豺声,少恩而虎狼心,居约易出人下,得志亦轻食人。”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潘阳仲 见 王敦 小时,谓曰:‘君蜂目已露,但豺声未振耳。必能食人,亦当为人所食。’”2.指凶残的人。唐 崔致远《出师后告辞状》:“顷烦豹略,佇灭豺声。”
[ chái shǐ ]豺和野猪。两者均为凶残的兽类,因以比喻凶狠残暴的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