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ōng zhèn ]冬季的赈济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:“还有一层:人家送去做冬賑的棉衣棉裤,只要是那善士的亲戚朋友所用的轿班、车夫、老妈子,那一个身上没有一套,还有一个人佔两三套的。”
[ zhā zhèn ]1.检查灾情,赈济灾民。2.检查赈济灾区灾民的工作情况。如:查赈人员巡视灾区时,灾民都已领到救济物资。
[ cì zhèn ]给予赈济。清 龚自珍《地丁正名》:“我 仁皇帝 永免滋生人口之赋,并入他赋,有赐蠲、赐缓、赐賑而无赐復。”
[ juān zhèn ]旧时捐钱给政府充作救济金。
[ juān zhèn ]亦作“蠲振”。免除租税,救济饥贫。
[ sàn zhèn ]为赈济灾民而分发粮食、财物。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八:“採诗如散賑,寧滥毋遗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○八回:“到 镇江 去贩了米粮到 蒙阴 散賑。”
[ shī zhèn ]亦作“施振”。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凡殖财产,贵其能施賑也。否则,守钱虏耳。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同恶成羣,汲引姦党,吞财多藏,不知纪极;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,施振清廉之穷俭焉。”《新华日报》1938.7.11:“他们是以‘青年会’的名义,利用水灾、旱灾,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。”
[ yǐn zhèn ]众盛;富饶。隐,通“殷”。
[ yǐ gōng dài zhèn ]使由于失业或受灾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参加工作,获得一定的收入,以代替政府对他们的救济。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开矿》:“用人工,则贫民自食其力,以工代賑,莫便於斯;用机器,则夺小民之利矣。”聂荣臻《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五○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》:“用以工代赈的办法,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口参加交通工程和卫生工程。”《人民日报》1954.6.18:“一九五○年,我们这里发生了大涝灾,国家用以工代赈的办法,使我们克服了生活方面的困难。”
[ zhǎn zhèn ]指延长赈济的期限。《清会典事例·户部·蠲恤》:“雍正 二十五年諭:甘 省上年偶被偏灾,著加恩:无论被灾分数,极次贫民,将 皋兰 等十厅州县,再加展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