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lìn luò ]1.践踏;迫害。《鹖冠子·王鈇》:“为之父母,无所躪躒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开庆元年》:“国家奋起朔漠,灭 金源,并 西夏,蹂 荆襄,克 成都,平 大理,躪躒诸夷,奄征四海,垂五十年。”2.蔑视;侮慢。宋 李纲《论孔文举》:“既还 许都,虽 曹操 之奸雄、阴狡,权势方盛,融 视之蔑如,峭论鯁议,屡阻其谋,嘲誚躪轢,畧不为之下。”3.象声词。唐 陆龟蒙《任诗》:“出门向城路,车马声躪轢。”
[ lì luò lín lín ]象声词。形容清脆而急速的声音。
[ téng luò ]犹上升,超越。章炳麟《訄书·经武》:“正今之世,释菜为本,而受成献馘为末。虽然,末不固,则治本者且不及其年而夭殤,是故其末又腾躒以先于本。”
[ yáng luò ]犹逾越。清 沉珩《<原诗>序》:“诗自 唐 以后迄於 有明,六七百年中间,非雄才自喜力能上薄《风》《骚》者,不敢扬躒以进。”清 薛雪《一瓢诗话》:“诗人非雄才间出,岂能上薄《风》《骚》?即有师承力学,亦不敢扬躒而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