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óng bì jù zhé ]犹言螳臂挡车。比喻以小敌大,力量悬殊。唐 元稹《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》:“夫以爾之材力,而取彼之凶殘,是猶以火焚枯,以石壓卵,蟲臂拒轍,雞肋承拳,萬萬相殊,破之必矣。”参见“螳臂當車”。
[ běi zhé nán yuán ]1.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。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。2.车子北往南来。喻人行无定迹。
[ gé zhé yǔ ]夏季降雨,有时一辙之隔,晴雨各异,谓之隔辙雨,也称分龙雨。
[ gǔ zhé ]1.昔日留下的车轮印迹。2.比喻前人的行迹。
[ guǐ zhé ]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。比喻已往曾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。
[ jié zhé ]1.辙迹交错。谓退车回驶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平原广牧,车不结辙,士不旋踵,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。”《尉缭子·战威》:“止如堵墙,动如风雨,车不结辙,士不旋踵,此本战之道也。”2.辙迹交错。亦作“结彻”。谓车辆往来不绝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故遣使者冠盖相望,结彻於道,以諭朕志於单于。”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:“使车往还,故彻如结也。”唐 陈子昂《昭夷子赵氏碣颂》:“年二十七,褐衣游 洛阳,天下名流,翕然宗仰……故蓬居穷巷,轩冕结辙。”《旧唐书·玄宗纪论》:“象郡、炎州 之玩,鸡林、鯷海 之珍,莫不结辙於象胥,駢罗於典属。”
[ fēn zhé ]1.犹分路,分道。2.分乘两车。
[ hé zhé ]1.若干辆车的车轮在地上轧出来的痕迹相合,比喻一致:两个人的想法一样,所以一说就~儿。2.(戏曲、小调)押韵:快板~儿,容易记。
[ gù zhé ]旧的车迹旧路。比喻常规、旧法。
[ gǎi xián yì zhé ]改换琴弦,变更行车道路。比喻改变方向、作法等。宋王楙《野客丛书·张杜皆有后》:“使其子孙改弦易辙,务从宽厚,亦足 以盖其父之愆矣。”
[ gǎi zhé ]1.变更行车的辙口。比喻改变办法。2.指戏曲唱词换韵。
[ huàn zhé ]指仕宦之路;为官之行迹、经历。明 宋濂《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》:“命书既下,州人士具壶觴以为寿。府君笑曰:‘吾秋髮种种矣,倘何情落宦辙哉?’辞弗赴。”明 李东阳《<洛阳刘氏族谱>序》:“先生尝闻之曾大母,仅得其世系名爵。又於宦辙所经,搜访遗跡,亦间有所得。惧其久而益忘,乃用 欧阳 氏例为谱图而传之。”清 赵翼《树斋述庵奉使秦邮别后却寄》诗:“人间朋游乐,此可入画谱。宦辙一朝分,相望万里阻。”清 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三七:“三十华年四牡騑,每谈宦辙壮怀飞。”
[ chū mén hé zhé ]按同一规格,闭门造车子,用起来自然合辙。比喻才学适合社会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