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ě líng ]传统杂技节目。即抖空竹。参见“抖空竹”。
[ dào líng yǎn ěr ]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同“盗钟掩耳”。
[ fēng líng ]佛殿、宝塔等檐下悬挂的铃,风吹时摇动发出声音。
[ dīng líng ]形容铃声或金属物体敲击声。
[ dīng líng ]象声词。马行时佩铃的声音。
[ hé huān líng ]古代婚礼中所用的铃。取其音声和谐以象征夫妇和睦。参阅《通典·礼十八》引 汉 郑众《婚礼谒文赞》。
[ hù huā líng ]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。
[ huǒ líng ]1.道士所用的法器。2.道教亦借指人体中胆边的肉珠。
[ hé líng ]古代车铃。和在轼前,铃在旗上。《诗·周颂·载见》:“龙旂阳阳,和铃央央。”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鍚鑾和铃,昭其声也。”杜预 注:“和在衡,铃在旂,动皆有鸣声。”孔颖达 疏:“和亦铃也。以处异,故异名耳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五九引 晋 傅玄《良马赋》:“结以轻轩,节以和铃。”
[ jiě líng ]比喻解决纠纷、困难。清 李渔《慎鸾交·计竦》:“老年兄,你解铃胜似繫铃高,惠重叨。”郭沫若《蒲剑集·屈原考》:“我自己补充的一个证据,由我自己来解铃吧。”参见“解铃还须繫铃人”。
[ jiě líng hái shì xì líng rén ]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同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。
[ 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]见〖解铃系铃〗。
[ jiě líng xì líng ]比喻谁做的事,还得由谁去解决。本佛教禅宗语。明瞿汝稷《指月录·法灯》:“金陵清凉泰钦法灯禅师在众日,性豪逸,不事事,众易之。法眼独契重。眼一日问众:‘虎项金铃,是谁解得?’众无对。师适至,眼举前语问,师曰:‘系者解得。’眼曰:‘汝辈轻渠不得。’”
[ jiě líng xū yòng xì líng rén ]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同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。
[ jié chū líng ]亦作“刼初铃”。佛教传说成劫之初 善顺菩萨 所拾之阎浮金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