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īn zú jiàn ]饰以金箭头之箭。常用为信契。《周书·异域传下·突厥》:“其徵发兵马,科税杂畜,輒刻木为数,并一金鏃箭,蜡封印之,以为信契。”唐 温庭筠《蕃女怨》词:“玉连环,金鏃箭,年年征战。”
[ niè zú ]古代武术名。咬住对方射来的箭鏃。语本《酉阳杂俎续集·贬误》引 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隋 末有 昝君謨 善射……有 王灵智 学射於 謨,以为曲尽其妙,欲射杀 謨,独擅其美。謨 执一短刀,箭来輒截之。唯有一矢,謨 张口承之,遂囓其鏑。笑曰:‘学射三年,未教汝囓鏃法。’”前蜀 贯休《了仙谣》:“亦留仙诀在人间,啮鏃终言药非道。”
[ niè zú fǎ ]古代传说善射者以口接箭防身的技艺。
[ tiāo shēn fēi zú ]只身射箭杀敌。形容杀敌英勇,视死如归。
[ yí zú ]1.谓损折箭矢。借以指细微的损失。2.指遗弃或残剩的箭镞。
[ wáng shǐ yí zú ]损失箭和箭头。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。
[ zú lì kuò yǔ ]比喻人刻苦磨练,力求精进。镞砺,磨砺箭头;括羽,用羽毛装束箭尾。
[ zú shǐ ]1.一种轻疾而锋利的箭。2.指大箭头的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