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ì sè yǎn jīng zhuō má què ]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。
[ bì sì ]谓关闭铺子,停止营业。《汉书·王吉贡禹等传序》:“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……裁日閲数人,得百钱足自养,则闭肆下帘而授《老子》。”唐 王勃《上刘右相书》:“连闤掩闠者,闭肆而乘其屈;布衣韦带者,闔门而受其困。”
[ bì suǒ ]1.自然科学上指某个系统与外界隔绝,不相联系:计算机~技术。2.医学上指瓣膜、管状组织等严密合拢:胆道~。3.泛指封闭,与外界隔绝:心理~。
[ bì táng ]宋 代译经院翻译新经后的一种仪式。
[ bì tú ]封锁道路。《左传·哀公六年》:“潜师闭涂,逆 越 女之子 章 立之,而后还。”杜预 注:“闭涂,不通外使也。”杨伯峻 注:“闭涂,封闭有关道路,不使己情外洩。”
[ bì xī ]1.犹屏息。有意地屏住气,暂时抑制呼吸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尸变》:“客大惧,恐将及己,潜引被覆首,闭息忍咽以听之。”2.关店,歇业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政闻社宣言书》:“夫民间事业之腐败,其结果以财力尽,而至於闭息,此今后数年间所当屡见之事也。”3.犹闭气。宋 苏轼《养生诀上张安道》:“闭息,最是道家要妙。先须闭目浄虑,扫灭妄想,使心源湛然,诸念不起,自觉出入息调匀,即闭定口鼻。”清 汪懋麟《题山阴图》诗:“钩帘正好安吟榻,闭息还宜展道经。”参见“闭气”。
[ bì xì ]囚禁。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:“貺 被收捕,疾病於道亡没,妻子闭繫詔狱,掠考连年。”
[ bì xiē ]1.(商店)晚上关门停止营业。2.指关店,歇业。
[ bì xīn ]1.思想上自守甚严,无求于外。2.谓使心意遭到堵塞。
[ bì yōng ]堵塞。郭沫若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我这尘寰中三十年的囚佣,到今天才得解放了五官的闭壅。”
[ bì yuè xiū huā ]也说羞花闭月。形容女子貌美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,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