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qiū è ]同“湫隘”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国有鬱鞅而显敞,邦有湫阨而踡跼。”刘逵 注:“湫,下也;阨,小也。”
[ è cuī ]困厄抑制。唐 李翱《答韩侍郎书》:“如鄙人无位於朝,阨摧於时,恓恓惶惶,奔走耻辱,求食不暇,自一千年来贤士屈厄,未见有如此者。”
[ è shì ]矮小狭窄的居室。南朝 宋 谢灵运《君子有所思行》:“市鄽无阨室,世族有高闈。”
[ è xiàng ]狭小的闾巷。《竹书纪年》卷下:“姜嫄 助祭郊禖,见大人迹,履之……遂有身而生男,以为不祥,弃之阨巷。”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夫处穷閭阨巷,困窘织屨,槁项黄馘者,商 之所短也。”
[ kùn è ]同“困厄”。晋 袁宏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八》:“林(杜林)尝得漆书古文《尚书》一卷,独宝爱之。每遭困阨,自以不能济於众也,犹握把此经,独叹息曰:‘古文之学将絶於此邪?’”宋 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盖士方穷时,困阨閭里。”清 唐甄《潜书·思愤》:“古之人沮抑志奋,困阨学成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二二:“他已经知道民族困阨的症结。”
[ míng è ]亦作“冥隘”。亦作“冥阸”。古隘道名。即今 河南省 信阳县 东南 平靖关。为古九塞之一。与附近 大隧、直辕 二隘并为 淮 汉 间兵争要害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我悉 方城 外以毁其舟,还塞 大隧、直辕、冥阨。”杜预 注:“三者,汉 东之隘道。”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古者 吴 闔閭 教七年,奉甲执兵,奔三百里而舍焉,次 注林,出於 冥隘 之径,战於 柏举。”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伐 楚,道涉山谷,行三千里而攻 冥阸 之塞,所行甚远,所攻甚难,秦 又不为也。”章炳麟《冥阸歌》:“苕苕古 冥阸,一夫当梟棊。”
[ pò è ]1.亦作“迫阸”。胁迫;逼迫。2.亦作“迫阸”。狭隘;险阻。
[ shù è ]亦作“束隘”。控制要隘。阨,通“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