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ái xū ]1.见“白鬚”。2.亦作“白须”。白色的胡须。形容年老。唐 元稹《西归绝句》之十:“寒窗风雪拥深炉,彼此相伤指白鬚。”宋 苏轼《赠黄山人》诗:“倦游不拟谈玄牝,示病何妨出白须。”一本作“白鬚”。宋 陆游《一年老一年》诗:“平生常笑 愚公 愚,欲栽堕齿染白须。”一本作“白鬚”。牛放《鄂尔多斯草原》:“老牧人,白发连着白须,静静地呷着奶茶。”
[ bái xū gōng ]北齐 崔伯谦 的美称。
[ dǎ liǎn guà xū ]画花脸,挂胡须。谓化装以掩饰本来面目。
[ chì xū zǐ ]传说中的神仙名。汉 刘向《列仙传·赤须子》:“赤须子,丰 人也。丰 中传世见之,云 秦穆公 时主鱼吏也。数道 丰 界灾害水旱,十不失一……好食松实、天门冬、石脂。齿落更生,髮墯再出。服霞絶后,遂去 吴山 下十餘年,莫知所之。”亦简称“赤须”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桂父 练形而易色,赤须 蝉蜕而附丽。”李善 注:“言此人等仙,如蝉之脱壳。”
[ lǎn huán xū ]晋 谢安 功名盛极时,遭到构陷,见疑于 晋 孝武帝。一天,孝武帝 命 桓伊 吹笛,桓伊 吹完一曲以后,又抚筝而歌怨诗:“为君既不易,为臣良独难。忠信事不显,乃有见疑患。”在座的 谢安 感动得泣下沾襟,“乃越席而就之,捋其鬚曰:‘使君於此不凡!’”孝武帝 也面有愧色。见《晋书·桓伊传》。后用为忠而见疑的典故。
[ bù shí zhī xū ]不时之需。指随时的、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。
[ jīng xū ]须鲸口腔中的角质板,多呈三角形,有细缝,形状像胡须,能从吸入口腔的海水中滤取食物。可用以制工艺品及医疗器械。
[ 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]见〖解铃系铃〗。
[ jiě líng xū yòng xì líng rén ]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同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。
[ bì xū ]1.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;一定要:学习~刻苦钻研。2.“必须”的否定是“无须”、“不须”或“不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