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笔网  ›  组词大全  ›  包含驷的组词
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
[ bǎi sì ]四百匹马或四百辆车。驷,计算马或车的单位;古代一车套四马,故称四马为驷,亦称一车为驷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宋 人以兵车百乘、文马百駟,以赎 华元 於 郑。”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於是 齐威王 乃益齎黄金千溢,白璧十双,车马百駟。”唐 李乂《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》:“駸駸百駟驰,悯悯羣龙饯。”
[ chí sì ]犹驰骑。
[ chún sì ]谓四匹马的毛色一样。
[ jié sì ]1.一车并驾四马。2.用以指乘驷马高车之显贵。
[ jié sì lián biāo ]见“結駟連騎”。
[ jié sì lián qí ]随从、车马众多。形容排场显赫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贡相卫,而结驷连骑,排藜藿,入穷阎,过谢原宪。” 驷(sì):古时一乘车所套的四匹马。骑(qí):一人一马。
[ jié sì liè qí ]见“結駟連騎”。
[ fēng sì ]《初学记》卷一引 汉 仲长统 诗:“春云为马,秋风为駟。”后以“风駟”指神仙的车驾。
[ jūn sì ]毛色纯一的驷马。
[ léi sì ]瘦弱的马。
[ luán sì ]鸾驾的车。指仙车。
[ rǎng sì ]复姓。
[ qiān sì ]1.四千匹马,言马多。2.犹千乘。
[ sì bù jí shé ]驷: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;舌:指说的话。一句话说出口,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
[ sì chē ]驾四马之高车。
[ sì chéng ]古代兵车常乘三人,所乘第四人曰“驷乘”。駟,通“四”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一年》:“緜房甥 为右,富父终甥 駟乘。”杨伯峻 注:“古代兵车一般乘三人,此则四人共乘,其第四人曰駟乘,职则为车右之副手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公闻乱,乘,驱自 閲门 入,庆比 御公,公南楚 驂乘,使 华寅 乘贰车。及公宫,鸿駵魋 駟乘于公,公载寳以出。”杜预 注:“鸿駵魋 復就公乘,一车四人。”
[ sì fáng ]指房星。
[ sì gài ]即驷车。清 刘大櫆《送李穆堂尚书南归》诗:“駟盖辞 燕 市,风烟接 蠡湖。”参见“駟车”。
[ sì huáng ]驾一车之四匹黄騂马。
[ sì jiè ]由四匹披甲马挽引的战车。《诗·郑风·清人》:“清 人在 彭,駟介旁旁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献 楚 俘于王,駟介百乘,徒兵千。”杜预 注:“駟介,四马被甲。”清 张兴烈《瓜步吟》:“棘门 霸上 快游戏,重英駟介矜逍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