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é bào ]草名。附石而生,作蔓,叶似大豆,其根形似莱菔。可入药。参阅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鹅抱》。
[ é bù shí cǎo ]石胡荽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九·石胡荽》。
[ é chē ]亦作“鵞车”。攻城用的战车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中·南诏下》:“二月,蛮以云梁、鹅车四面攻,士叫謼,鹅车未至,陴者以巨索鉤係,投膏炬,车焚,箱间蛮卒尽死。”宋 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七:“自十七日至二十七日,昼夜攻击不息,用云梯三梢五梢,大砲百餘座,天桥、对楼、鵞车、洞子,四面填壕,志在必得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》:“金 兵益置大砲十四所,更用鹅车、洞子拥迫城下,矢石乱发。”
[ é chí ]1.相传为晋王羲之养鹅处。在浙江绍兴戒珠寺前。寺即羲之旧宅。2.《旧唐书·李愬传》:“自张柴行七十里,比至悬瓠城,夜半,雪愈甚。近城有鹅鸭池,愬令惊击之,以杂其声。”后以“鹅池”为掩袭的典实。
[ é dàn liǎn ]指微长而丰满,上部略圆,下部略尖的脸庞。
[ é ér ]1.雏鹅。2.指鹅黄酒。3.鹅黄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