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ūn bāo ]亦作“麏包”。以白茅包的死獐子。语本《诗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“野有死麕,白茅包之。”唐 李峤《茅》诗:“麏包青野外,鴟啸綺楹前。”
[ jūn cuàn ]亦作“麏窜”。形容惊慌逃散。清 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吴烈女》:“康熙 十三年,耿精忠 伪总兵 徐尚朝 陷 处州,游兵至 永康,邑人麏窜。”
[ jūn guǒ ]亦作“麏裹”。梱扎(物件)。
[ jūn hài zhì fú ]形容惊怕躲藏。麇,古书上指獐子。
[ jūn jiā ]亦作“麏麚”。亦作“麕麚”。泛指鹿类动物。
[ jūn jīng ]亦作“麏惊”。亦作“麕惊”。形容胆怯,易受惊。
[ jūn jù ]1.亦作“麏聚”。亦作“麕聚”。谓似獐那样依类相聚。2.亦作“麏聚”。亦作“麕聚”。群集;聚集。
[ jūn wú ]亦作“麏鼯”。獐子与鼯鼠。这两种动物活动于荒芜之地,故用以形容荒芜。
[ jūn zhì ]亦作“麕至”。亦作“麏至”。群集而来。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:“求诸侯而麇至。”南朝 宋 颜延之《皇太子释奠会作》诗:“怀仁憬集,抱智麕至。”唐 元稹《奉制试乐为御赋》:“慕入律而百蛮麏至。”清 龚自珍《与人笺》八:“宾客望门而致敬,四方财货麕至。”赵光荣《里湖纪游》诗:“争结香火缘,远方亦麕至。”
[ qún zhì tà lái ]犹言群集纷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