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省
- 省繁体
- shěng;xǐng拼音
- 目部首
- 9笔画
- ITHF五笔
- 金五行
- 1.行政区划单位。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,直属中央。省下设若干市、县。 - 2.指省会:进~开会。 - 3.减免;节约。与“费”相对:~一道工序。~钱。 - 4.简略:~称。~写。 - 5.古官署名:尚书~。中书~。 
- 1.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:反~。 - 2.觉悟;明白:~悟。昏迷不~。 - 3.探望;问候(多指对长辈、亲属):~亲。 
- 省 [shěng]
- 〈名〉 - (会意。从眉省,从屮(chè)。甲骨文和小篆字形,象眼睛观察草。(xǐng)本义:察看) 
- 王宫禁署,禁中 - 禁台省中,连闼对门。——左思《魏都赋》 - 又如:省中(宫禁之中);省内(宫禁之内) 
- 官署名称 - 投词院直至省,将冤屈叫几声,诉出咱这实情。——《陈州粜米》 
- 行政区域名 。元代中央置中书省,于各路设行中书省,称为行省。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,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- 宋, 怀庆青华镇人,工技击,七省好事者皆来学。—— 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 - 又如:省元(礼部考试中的第一名进士。因礼部属尚书省,故称) 
- 通“眚”。灾祸;过失 - 大省者何?灾省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 - 王省惟岁,卿士惟月,师尹惟日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 - 乃惟省哉。——《潜夫论·述赦》。王继培云:“省哉,今作眚灾。” 
 - 〈动〉 - 减少;精简 - 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,及介省矣。——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。注;“小减曰省。” - 省囹圄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·仲春》。注:“省,减也。” - 省攻伐之心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。注:“省,减也。” - 省商贾之数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 - 由父省也。——《史记·吴王濞传》 - 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。——《荀子·仲尼》 - 省徭役,减征赋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 - 又如:省刑(减少或减轻刑罚);省笔(减少字的笔画) 
- 节约 - 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。——沈括《梦溪笔谈》 - 又如:省时间;能省的就省;省工;省口(不说话);省陌(亦作“省钱”。把不足一百的钱钞当作一百叫作“省陌”)省衣节食(犹言节衣缩食。指生活节俭) 
- 免除;非除 - 哥哥可省烦恼。——《水浒全传》 - 又如:这个字不能省;省却(免去;除掉);省罢(裁减;罢免);省可(省可里。省得,免得,休要);省释(免罪释放) 
- 另见 xǐng 
 
- 省 [xǐng]
- 〈动〉 - 同本义 - 省,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- 省,察也。——《尔雅》 - 省其文采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。注:“审也。” - 退而省其私。——《论语》。皇疏:“视也。” - 省农功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。注:“观也。” - 王省惟岁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 -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。——《易·观》 - 又如:省方(视察四方);省耕(古代帝王巡视春耕) 
- 检查 - 吾日三省吾身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 - 日省月试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。注:“考校其成功也。” - 又如:省心改过(反省内心,改正错误);内省;省牲之所(屠宰、烹饪牛羊等祭品的地方。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,以示虔诚,叫省牲);反省 
- 探望,问候(多指对尊长) - 昏定而晨省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问其安否何如。” - 陈子灿省兄 河南。—— 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 - 次日起来,省过贾母,因往 王夫人处来。——《红楼梦》 - 又如:省拜(谒见。叩拜父母长辈等);省宫闱(应召入宫探视);省候(探望问候);省晨(早晨问候);省问;省墓(扫墓) 
- 明白 -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,你还不省?——《西游记》 - 又如:省会(喻示;晓喻);省着(知道;晓得);省谕(通知;告知);省得(懂得);省不的(不明白;不懂) 
- 醒悟 - 虽然是眼角儿传情,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。——《西厢记》 - 又如:不省人事;省得(醒悟);省释(劝化并释放);深省;猛省 
- 另见 shě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