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xī jì jìng chù ]息:止息;迹:行迹,脚印;处:处所。要想不见行迹,只有自己静止不动。引申为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
[ xī jiāo jué yóu ]屏绝交游活动。隐居。
[ xī nù tíng chēn ]瞋:发怒时睁大眼睛。停止发怒和生气。多用作劝说,停息恼怒之辞。
[ xī qíng bǔ yì ]指修整面容残缺,恢复本来面目。后用以喻改过自新。
[ xī shì níng rén ]1.从中调解,使争端平息,彼此相安。2.在纠纷中自行让步,减少麻烦。
[ xī xī xiāng guān ]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。息息:每一次的呼吸。关:关连。
[ xī xī xiāng tōng ]息息相关。
[ xiāo xī líng tōng ]指对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时掌握。
[ xiāo xī yíng chōng ]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。
[ xiāo xī yíng xū ]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。
[ xiǎo dào xiāo xī ]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。往往传闻失实,并不可靠。
[ xiū yǎng shēng xī ]指在战争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动荡之后,所采取的安定社会秩序、恢复生产、增加人口的措施。唐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高宗中睿,休养生息。” 休养:休息调养。生息:繁殖人口。
[ xún xiāo wèn xī ]寻、问:打听。打听消息。
[ yān yān yī xī ]形容呼吸微弱,濒于死亡。同“奄奄一息”。
[ yǎn yǎn yī xī ]奄奄:呼吸微弱的样子。只剩下一口气。形容临近死亡。
[ yǎn jiǎ xī bīng ]甲: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。兵:兵器。停止战争。
[ yǎn qí xī gǔ ]放倒军旗,停敲战鼓。原指不暴露目标,秘密行军。也指停止战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有伏兵,引去。”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。
[ yǎn wǔ xī gē ]停息武备,不事战争。
[ yǎn qí xī gǔ ]1.卷起军旗,停擂战鼓。指军队隐蔽行动,避免暴露目标。2.比喻停止行动。
[ yǎng rén bí xī ]依赖别人的呼吸生活。比喻不能自主,看人脸色行事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袁绍孤客穷军,仰我鼻息。” 仰:依赖。鼻息:指呼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