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笔网  ›  成语大全
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。成语,众人皆说,成之于语,故成语。成语多为四字,亦有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。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,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,表示一定的意义,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,承担主语、宾语、定语等成分。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,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。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。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,跟习用语、谚语相近,但是也略有区别。
阿鼻地狱[ ā bí dì yù ]
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,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。[阿鼻,梵avīci]
阿党比周[ ē dǎng bǐ zhōu ]
指相互勾结,相互偏袒,结党营私。
阿党相为[ ē dǎng xiāng wéi ]
阿党:偏袒、偏私一方。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、包庇。
阿狗阿猫[ ā gǒu ā māo ]
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。引申为任何轻贱的,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。
阿姑阿翁[ ā gū ā wēng ]
阿:名词的前缀。姑:丈夫的母亲。翁:丈夫的父亲。指公公婆婆。
阿家阿翁[ ā jiā ā wēng ]
阿:名词的前缀。家:通“姑”,丈夫的母亲。翁:丈夫的父亲。指公公婆婆。
阿娇金屋[ ā jiāo jīn wū ]
阿娇: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(馆陶公主又称“长公主”刘嫖)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。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。
阿猫阿狗[ ā māo ā gǒu ]
泛指某类人或随便什么人(含轻蔑意)。
阿弥陀佛[ ē mí tuó fó ]
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,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。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,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。[梵amitābha]
阿毗地狱[ ā pí dì yù ]
阿毗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
阿平绝倒[ ā píng jué dǎo ]
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。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,常贻笑大方。
阿其所好[ ē qí suǒ hào ]
阿:曲从;其:他的;好:爱好。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。
阿时趋俗[ ē shí qū sú ]
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
阿世盗名[ ē shì dào míng ]
阿世:曲意博取世人的欢心。用博取世人的欢心的方法来窃取名誉。
阿世媚俗[ ē shì mèi sú ]
指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。
阿世取容[ ē shì qǔ róng ]
指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。
阿意取容[ ē yì qǔ róng ]
指曲从其意,以取悦于人。
阿谀谄媚[ ē yú chǎn mèi ]
阿谀:迎合别人的意思,向人讨好;谄媚:巴结,奉承。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,竭力向人讨好。
阿谀逢迎[ ē yú féng yíng ]
阿谀:用言语恭维别人;逢迎:迎合别人的心意。奉承,拍马,讨好别人。
阿谀奉承[ ē yú fèng chéng ]
阿谀:用言语恭维别人;奉承:恭维,讨好。曲从拍马,迎合别人,竭力向人讨好。
阿谀取容[ ē yú qǔ róng ]
阿谀:曲意逢迎;取容:取悦于人。谄媚他人,以取得其喜悦。
哀哀父母[ āi āi fù mǔ ]
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哀哀欲绝[ āi āi yù jué ]
哀哀:极度悲哀;绝:断气,死。形容极其悲痛。
哀兵必胜[ āi bīng bì shèng ]
《老子》六十九章:“故抗兵相若,则哀者胜矣。”对抗的两军力量相当,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。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,必然能打胜仗。
哀而不伤[ āi ér bù shāng ]
哀:悲哀;伤:伤害。忧愁而不悲伤,形容感情有节制;另形容诗歌、音乐优美雅致,感情适度。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。
哀感天地[ āi gǎn tiān dì ]
形容极其哀痛,使天地都为之感动。
哀感顽艳[ āi gǎn wán yàn ]
顽:愚顽。原意是指内容凄切,文辞华丽,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。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、戏曲、电影中的感人情节。
哀感中年[ āi gǎn zhōng nián ]
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。
哀告宾服[ āi gào bīn fú ]
宾服: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依服、服从。后泛指归顺、服从。指哀求饶恕,愿意服从。
哀鸿遍地[ āi hóng biàn dì ]
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哀鸿遍野[ āi hóng biàn yě ]
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 后用“哀鸿遍野”比喻到处都有流离失所、悲哀呼号的灾民。哀鸿:哀鸣的大雁。
哀毁骨立[ āi huǐ gǔ lì ]
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(léi)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 后用“哀毁骨立”形容因过度悲伤而使健康受到影响。
哀毁瘠立[ āi huǐ jí lì ]
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