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xuán gǔ dài zhuī ]比喻急不可待。
[ yǎn qí pú gǔ ]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同“偃旗息鼓”。
[ yǎn qí wò gǔ ]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同“偃旗息鼓”。
[ yǎn qí xī gǔ ]放倒军旗,停敲战鼓。原指不暴露目标,秘密行军。也指停止战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而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有伏兵,引去。”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。
[ yǎn qí xī gǔ ]1.卷起军旗,停擂战鼓。指军队隐蔽行动,避免暴露目标。2.比喻停止行动。
[ yáng líng dǎ gǔ ]比喻大声张扬。
[ yāo gǔ xiōng dì ]腰鼓:古乐器,两头粗,中间细。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。
[ yáo chún gǔ huì ]犹言摇唇鼓舌。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。
[ yáo chún gǔ shé ]用花言巧语拨弄是非。也指利用口才进行游说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尔(孔子)…摇唇鼓舌,擅生是非。”
[ yī gǔ yī bǎn ]鼓、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,两者不可分离,因以喻互相帮衬。
[ yī gǔ zuò qì ]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意思是打仗靠勇气,擂一通鼓,勇气振作起来了,两通鼓,勇气就衰退了,三通鼓,勇气就没有了。后来用“一鼓作气”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[ yú yáng pí gǔ ]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。鞞鼓,骑兵用的小鼓。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。
[ yú yáng pí gǔ ]渔阳:地名,现天津市蓟州区,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;鼙鼓:古代军中用的小鼓。渔阳郡响起了战鼓。指有战事发生。
[ zhōng gǔ zhī sè ]指欢欣喜乐的面色,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。
[ zhōng gǔ zhuàn yù ]指鸣钟鼓,食珍馐。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。
[ chóng xīng qí gǔ ]犹言重整旗鼓。
[ chóng zhèn qí gǔ ]重整旗鼓。
[ chóng zhěng qí gǔ ]指失败之后,重新集合力量再干(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)。也说重振旗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