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xīn xī ]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。援以战功被封为新息侯。
[ xián bù róng xī ]谓喘息的时间都没有。形容时间短促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時之反側,閒不容息。”高诱 注:“言時反側之閒不容氣息,促之甚也。”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將軍毋失時,時閒不容息。”司马贞 索隐:“以言舉事不可失時,時幾之迅速,其閒不容一喘息頃也。”《旧唐书·陆贽传》:“夫兩境相接,兩軍相持,事機之來,間不容息,蓄謀而俟,猶恐失之,臨時始謀,固已疏矣。”
[ wú shēng wú xī ]没有声音和气息,比喻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、作为。
[ yǎn qí xī gǔ ]1.卷起军旗,停擂战鼓。指军队隐蔽行动,避免暴露目标。2.比喻停止行动。
[ yǎn xī ]1.受遮蔽而不彰明。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:“出入数年而不省察,恐议者不思大义,设言虚亡,则厚德掩息,遴柬布章,非所以视化劝后也。”2.止息;休息。南朝 齐 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纔莠蔑闻,攘争掩息。”元 袁桷《昌上人游京师》诗之三:“掩息端如鸡抱子,爱闲屡见竹生孙。”
[ yú xī ]1.犹残喘;残生。2.指正项利息以外的一种附加利息。
[ yǎng xī ]1.将养身体,休息。2.收养的儿子。
[ sǒng xī ]谓因恐惧而屏息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定襄 闻 伯 素贵,年少,自请治剧,畏其下车作威,吏民竦息。”三国 魏 曹植《陈审举表》:“臣诚竦息,不遑寧处。”《资治通鉴·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》:“恪 征行之后,曹所奏署令长职司,一更罢选,愈治威严,多所罪责,当进见者无不竦息。”明 归有光《怀竹说》:“竦息顾虑,择地而蹈,将不能以一日自安。”
[ sù xī ]1.上古称宾客于道路休息住宿之处。《周礼·秋官·野庐氏》:“比国郊及野之道路、宿息、井树。”郑玄 注:“宿息,庐之属,宾客所宿及昼止者也。”贾公彦 疏:“宿谓十里有庐,三十里有宿,五十里有市。直言宿者,举中言之,故云‘庐之属’以包之。”2.住宿休息。《后汉书·独行传·范冉》:“行路仓卒,非陈﹝契﹞阔之所,可共前亭宿息,以敍分隔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一○七:“小来与人有隔数岁,便不与人共甌筯饮食。及长,游处宿息,常自然安置。性不嘲调,世中戏謔,一切不为。”
[ tiē xī ]1.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。2.用期票调换现款时所付出的利息。
[ tíng xī ]停止:雨一~,大家立即赶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