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wū lǐ bā zāo ]同“乌七八糟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二回:“那一条巷子叫 同顺里,走了进去,只见两边的人家,都是乌里八糟的。”
[ wū niè bái zāo ]形容十分杂乱。郭沫若《创造十年》一:“中国 人的杂志是不分性质,乌涅白糟地甚么都杂在一起。”
[ wū qī bā zāo ]十分杂乱;乱七八糟。
[ xiāng zāo ]1.酒糟。可作调味品。2.一种烹调方法。用酒糟腌制食物。
[ zāo dàn ]1.一种用酒糟、盐和醋等腌制的蛋品。经过四五个月,即可成熟。蛋白似乳白胶冻,蛋黄软,色橘红,香味浓厚。2.对某种人的蔑称。
[ zāo hài ]糟蹋损害,多指禽兽糟蹋庄稼等。
[ zāo kāng ]酒糟和米糠。本是旧时贫苦人经常用来充饥的粗劣食物,后来把曾经在贫穷时共过患难的妻子叫做糟糠之妻,有时也简称糟糠。
[ zāo lí ]酒。宋 司马光《酬永乐刘秘校庚四洞诗》:“又非 郑 伯有,壑谷甘糟醨。”明 张居正《七贤咏》序:“今之论七贤者,徒观其沉酣恣放,哺啜糟醨,便谓有累名教,胎祸 晋 室。”清 曹寅《穀日西轩燕集》诗:“但嗜糟醨属吾党,未妨灭烛絶冠缨。”
[ zāo pò ]酒糟、豆渣之类的东西。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:弃其~,取其精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