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zǐ lái ]谓民心归附,如子女趋事父母,不召自来,竭诚效忠。《诗·大雅·灵台》:“经始 灵臺,经之营之。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经始勿亟,庶民子来。”朱熹 集传:“文王 之臺,方其经度营表之际,而庶民已来作之,所以不终日而成也。虽 文王 心恐烦民,戒令勿亟,而民心乐之,如子趣父事,不召自来也。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今 荆 雍 义徒,不召而集,子来之众,其会如林。”元 揭傒斯《大元敕赐修堰碑》:“吾伐石兮石自摧,吾召民兮民子来。”清 黄本铨《枭林小史》:“邑文生 郁松年 捐银二十万为办善后,士民皆踊跃,子来之力必有可观。”
[ xìn shǒu niān lái ]随手拿来。形容写文章时,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。宋苏轼《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》诗:“前生子美只君是,信手拈得俱天成。” 拈(niān):用手指拿东西。
[ xíng lái ]1.往来;出入。语出《逸周书·大聚》:“市有五均,早莫如一,送行逆来,振乏救穷。”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计子勋》:“计子勋 者,不知何郡县人,皆谓数百岁,行来於人间。”《新唐书·裴度传》:“度 视事,下令唯盗贼、鬭死抵法,餘一蠲除。行来不限昼夜,民始知有生之乐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成帝咸康六年》:“宇文 举国贱之(慕容翰),不復省録,以故得行来自遂,山川形便,皆默记之。”胡三省 注:“行来,犹言往来也。”2.走来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一回:“却説 安公子 一行人,别了 十三妹 迤邐行来。”
[ xíng lái yī ]指出门所穿的体面衣服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﹝ 许文思 ﹞唤 顾 共行, 顾 乃命左右取枕上新衣,易己体上所著, 许 笑曰:‘卿乃復有行来衣乎?’”参见“ 行来 ”。
[ xuán lái réng ]泛指远代子孙。玄,玄孙;来,来孙;礽,礽孙。
[ yán lái yǔ qù ]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,彼此应对。
[ yáo lái ]1.事物发生的原因;来源。繇,通“由”。2.从过去到现在。繇,通“由”。
[ yíng lái sòng wǎng ]走的欢送,来的欢迎。形容忙于交际应酬。
[ yóu lái ]1.从发生到现在的一段时间:~已久。2.事物发生的原因;来源:查清这次火警的~。
[ yǐ lái ]方位词。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:自古~。长期~。有生~。改革开放~。
[ yuán lái ]1.当初;本来。2.来源,出处。3.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。4.谓追溯原由。
[ zhū lái ]鸟名。唐 苏鹗《杜阳杂编》卷上:“建中 二年,南方贡朱来鸟,形有类於戴胜,而红嘴紺尾,尾长於身,巧解人语,善别人意。其音清响,闻於庭外数百步。”清 赵翼《题岭南物产图》诗:“吉了巧能言,朱来啼似哭。”
[ zuò lái ]1.犹本来;向来。唐 马戴《汧上劝旧友》诗:“坐来生白髮,况復久从戎。”宋 王安石《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》诗:“谈论坐来能慰我,篇章传出亦惊人。”宋 陈亮《贺新郎》词:“脩竹更深处,映帘櫳,清阴障日,坐来无暑。”2.犹适才;正当。唐 李白《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》诗:“坐来黄叶落四五,北斗已掛西城楼。”宋 张元干《点绛唇》词:“小雨忻晴,坐来池上荷珠碎。掉眉浓翠,怎不教人醉?”3.移时;顷刻。唐 韩愈《春雪间早梅》诗:“玲瓏开已徧,点缀坐来频。”宋 黄庭坚《次韵雨丝云鹤》之二:“坐来改变如苍狗,试欲挥毫意自迷。”宋 陈与义《登城楼》诗:“百年几凭栏,亦有似我不?城阴坐来失,白水光不流。”
[ zhí lái ]谓无事而来。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其言来何?直来曰来。”何休 注:“直来,无事而来也。”
[ zhí qù zhí lái ]见“直来直去”。
[ zǐ qì dōng lái ]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,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,知道将有圣人过关。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。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。
[ zuó lái ]近来。唐 岑参《河西春暮忆秦中》诗:“别后乡梦数,昨来家信稀。”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想昨来枉了身心,初间唤做得为夫妇;谁知今日,唤俺做哥哥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元丰四年》:“臣闻昨来西师出界,中缀而还,将下师徒,颇有飢冻溃散。”
[ zuǒ lái yòu qù ]形容来回折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