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tuō gǔ huàn tāi ]见“脱胎换骨”。
[ tuō tāi huàn gǔ ]原为道教修炼用语。汉魏伯阳《参同契》卷上:“弥历十月,脱出其胞,骨弱可卷,肉滑若铅(一作饴)。” 后比喻重新做人。
[ wú gǔ ]1.指人体中没有骨的部位。《礼记·深衣》:“带,下毋厌髀,上毋厌胁,当无骨者。”郑玄 注:“当骨,缓急难为中也。”2.体无骨骼。形容体态柔软轻盈。《尸子》卷下:“徐偃王 有筋而无骨。”《飞燕外传》:“丰若有肌,柔若无骨。”唐 刘禹锡《观柘枝舞》诗之二:“体轻似无骨,观者皆耸神。”3.以指无骨虫。《吕氏春秋·任数》:“不至则不知,不知则不信,无骨者不可令知冰。”高诱 注:“若无骨之虫,春生秋死,不知冬寒之有冰雪。”4.不要折伤骨骼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“夷请无筋无骨,无面伤,无败用,无陨惧。”韦昭 注:“无骨,无折骨。”5.谓没有骨气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八引 南朝 梁 张缵《让尚书仆射表》:“虽復吐言如伤,屈体无骨,动容窃斧,犹成多憾。”唐 李白《赠新平少年》诗:“韩信 在 淮阴,少年相欺凌。屈体若无骨,壮心有所凭。”6.指文辞没有风格骨力。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风骨》:“若瘠义肥辞,繁杂失统,则无骨之徵也。”7.指字体柔弱无力。《法书要录》卷一引 晋 卫夫人《笔阵图》:“昔 秦丞相 斯 见 周穆王 书,七日兴嘆,患其无骨。”
[ xiá gǔ ]英武刚强或见义勇为的性格与气质。晋 张华《博陵王宫侠曲》之二:“生从命子游,死闻侠骨香。”唐 王维《少年行》之三:“孰知不向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。”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七:“柳如是、顾横波 ……两夫人恰礼贤爱士,侠骨稜嶒。”柳亚子《吊鉴湖秋女士》诗:“已拼侠骨成孤注,赢得英名震万方。”
[ qiāo gǔ bāo suǐ ]犹敲骨吸髓。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。
[ qiāo gǔ xī suǐ ]砸碎骨头吸骨髓。比喻残酷剥削。
[ qiāo gǔ zhà suǐ ]犹敲骨吸髓。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。
[ quán gǔ ]人的面颅组成骨之一。位于面颅的左右两侧。
[ ruǎn gǔ ]人和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结缔组织。在胚胎时期,人的大部分骨骼是由软骨组成的。成年人的身体上只有少数部位还存在着软骨。
[ ruǎn gǔ bìng ]泛指发生于软骨部位的病。如软骨发育障碍、软骨炎、软骨瘤等。
[ ruǎn gǔ yú ]鱼纲的一个主要类群。骨骼全由软骨组成。体被盾鳞或无鳞。无鳔。体内受精。卵生、卵胎生或胎生。多生活在海洋中。如鲨鱼、鳐等。
[ sàn gǔ chí ]旧时火化场里供撒骨灰的池子。
[ shān gǔ ]1.山中岩石。2.山的内在神韵。指绘画而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