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笔网  ›  组词大全  ›  包含蛇的组词
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
[ jīn huán shé ]爬行动物。毒蛇的一种。长一般在1米左右,大者可达1.8米。身体背面和腹面均有24—33个黑色与黄色环带相间排列,黄色环带较黑色环带狭窄。分布于中国华东、西南等地。
[ mǎ shé cài ]方言。马齿苋。
[ pēng shé ]晋 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十载:元嘉 中,广州 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。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,取煮之。汤始热,便闻林中如风雨声。须臾,有一蛇大十围,长四五丈,径来汤中衔卵去,三人无几皆死。后因以“烹蛇”为典,谓其事会招来祸殃。
[ ōu shé ]春秋 鲁国 地名。在今 山东省 宁阳县 东北。《公羊传·桓公十二年》:“盟于 殴蛇。”陆德明 释文:“殴,丘于反,又音曲后反。蛇音移,又音池。”《左传》作“曲池”。
[ hǎi shé ]爬行动物。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。体细长,后端及尾侧扁。体黄色或橄榄色,全身具黑色环带55-80个。主要以鱼为食。肉可食并可入药,皮可制革或做琴膜。
[ hài lóng zǒu shé ]龙蛇被掠走。形容声势浩大。
[ jiǔ zhōng shé ]汉 应劭《风俗通·怪神·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》载:杜宣 赴饮,见酒杯中似有蛇,酒后胸腹痛切,多方医治不愈。后知杯中之蛇为壁上赤弩照于杯中之影,病遂愈。
[ lǜ shé ]1.亦作“绿蛇”。绿色的蛇。传说中有一种灵蛇为绿色。2.古代传说中的骏马名。
[ míng shé ]传说中的水中动物名。
[ mǎng shé ]一种无毒蛇,体长可达6米,是我国蛇类中最大的。头部长,口大,舌的尖端有分叉,背部黑褐色,有暗色斑点,腹部白色。多生活在热带近水的森林里,捕食蛇、蛙、鼠、鸟等。也叫蚺蛇(ránshé)。
[ pán shé ]盘绕曲折貌。
[ qīng shé ]1.青色的蛇。2.古宝剑名。亦泛指剑。
[ rán shé ]即“蟒”
[ rán shé dǎn ]亦作“蚦蛇胆”。蚺蛇的胆。相传能治病止痛。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颜含 字 宏都,次嫂 樊氏,因疾失明。医人疏方,须蚺蛇胆……得胆药成,嫂病即愈。”宋 钱易《南部新书》戊:“蚦虵胆,雷罗州 有养虵户,每年五月五日,即担舁蚦虵入府,祗应取胆。”《明史·杨继盛传》:“初,继盛 之将杖也,或遗之蚺蛇胆,却之,曰:‘椒山 自有胆,何蚺蛇为!’椒山,继盛 别号也。”亦省作“蚺胆”。《新唐书·韦坚传》:“每舟署某郡,以所产暴陈其上,若 广陵 则锦、铜器、官端綾绣…… 始安 蕉葛、蚺胆、翠羽;吴郡 方丈綾。”清 吴家骐《杨忠愍公祠》诗:“不须蚺胆当三木,祇请龙颜质二王。”
[ rán shé téng ]缚蚺蛇用的藤。
[ rú shé ]1.亦作“蝡蛇”。2.传说中的蛇名。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:“有 灵山 ,有赤蛇在木上,名曰蝡蛇,木食。”
[ sān shé gēng ]广东 名菜。以三种毒蛇肉制成的羹。
[ sāng gēn shé ]赤练蛇的别称。
[ shǐ fēn shé duàn ]比喻支离破碎。
[ mái shé ]汉 刘向《新序·杂事一》:“孙叔敖 为婴儿之时,出游见两头蛇,杀而埋之。归而泣,其母问其故,叔敖 对曰:‘闻见两头之蛇者死。嚮者吾见之,恐去母而死也。’其母曰:‘蛇今安在?’曰:‘恐他人又见,杀而埋之矣。’其母曰:‘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,汝不死也。’及长,为 楚 令尹,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。”后以“埋蛇”为善行仁爱之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