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yī shì lóng mén ]一世:一代;龙门:后汉时李膺有重名,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,称之登龙门。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。
[ yí lóng jiā ]即堪舆家。俗称风水先生。清 龚自珍《宋先生述》:“浙 中传君晚年信疑龙家书。”
[ yóu lóng ]1.游动的蛟龙。2.荭草的别名。3.游动的龙。比喻姿态婀娜。4.喻良马。
[ tiān lóng ]1.天上的龙。2.佛教语。谓诸天与龙神。3.房宿第三星之名。4.山名。在山西省太原县境。产硫磺。山壁有北魏拓跋氏所造凹形佛像,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。5.蜈蚣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虫部·蜈蚣》。
[ tiān lóng bā bù ]佛教分诸天、龙及鬼神为八部。因八部中以天、龙二部居首,故曰天龙八部。
[ tǔ lóng ]1.用土制成的龙。古代用以乞雨。2.蚯蚓的别称。3.鼉的别称。见陆佃《埤雅·释鱼》引宋李石《续博物志》。
[ tǔ lóng mù hóu ]比喻徒有虚名,而无其实。
[ wén xīn diāo lóng ]中国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。南朝梁刘勰著。共五十篇,包括总论、文体论、创作论、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,提出许多重要的文学批评观点。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作。
[ xiǎo tuán lóng ]见“小龙团”。
[ yā zuǐ lóng ]1.多种素食的鸟臀类恐龙中的任何一种,这些恐龙具有刀片状的牙齿。2.鸭嘴龙属或鸭嘴龙科的恐龙。
[ yán lóng ]传说产于南方的一种珍奇小动物。
[ yù lóng mǎ ]明器的一种。祭祀或丧葬时所焚烧的纸龙、纸马。
[ yù lóng ]1.复姓。相传 夏 时 刘累 学驯养龙以事 孔甲,赐姓 御龙氏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有陶唐氏 既衰,其后有 刘累,学扰龙于 豢龙氏,以事 孔甲,能饮食之。夏后 嘉之,赐氏曰 御龙。”晋 陶潜《命子》诗:“御龙 勤 夏,豕韦 翼 商。”逯钦立 校注:“言 御龙 曾任职 夏 朝,豕韦 又辅佐 商 朝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范宣子 曰,昔 匄 之祖,自 虞 以上,为 陶唐氏,在 夏 为 御龙氏,在 商 为 豕韦氏,在 周 为 唐杜氏。”唐 杨炯《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夏禹 之鼎,宝命集於 周 朝;御龙 之家,世禄归於 范氏。”2.驾驭龙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人莫欲学御龙,而皆欲学御马,莫欲学治鬼,而皆欲学治人,急所用也。”3.喻指驾驭才智之士。宋 陆佃《埤雅·释鱼》“龙”引《孙绰子》曰:“高祖 御龙,光武 御虎。龙,韩 彭 之类;虎,耿 邓 之类。”4.帝王近卫官卒。宋 庞元英《文昌杂录》卷三:“仗马每面三疋,每疋御龙官四人。”《宋史·仪卫志二》:“行幸仪卫……御龙直百四十二人,御龙骨朵子直二百二十人,并全班祗应。”
[ yún lóng ]1.云和龙。汉 王充《论衡·乱龙》:“董仲舒 申《春秋》之雩,设土龙以招雨,其意以云龙相致。”五代 齐己《春雨》诗:“云龙相得起,风电一时来。”前蜀 杜光庭《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》:“犹风虎以相须,若云龙而感契。”2.《易·乾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孔颖达 疏:“龙是水畜,云是水气,故龙吟则景云出,是云从龙也。”后因以“云龙”比喻君臣风云际会。宋 陆游《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》:“云龙际千载,典册冠三公。”明 张居正《圣母图赞·庆都毓圣》:“元云入户,赤龙在宫,遂开景运,万国时雍,济济岳牧,是谓云龙。”3.喻朋友相得。清 赵翼《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》:“昔 唐 有 韩 孟,云龙两连翩。”清 徐夔《移居赠永夫》诗:“尔我重订云龙交,岁惟作噩月当且。”4.即龙。《易·乾》:“云从龙。”故称。唐 张祜《忆游天台寄道流》诗:“云龙出水风声过,海鹤鸣皋日色清。”南唐 沉汾《续仙传·酆去奢》:“﹝ 安和观 ﹞北五里有 卯山 ……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、雷公、电姥,神鬼甚众。”5.喻豪杰。唐 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大丈夫所守者道,所待者时,时之来也,为云龙,为风鹏,勃然突然,陈力以出。”清 梁章鉅《归田琐记·和卓阁老纪恩诗》:“云龙追逐当时志,愧我衰龄独闭关。”6.骏马的美称。《文选·曹植<七启>》:“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,饰玉輅之繁缨。”李善 注:“马有龙称,而云从龙,故曰云龙也。《周礼》曰:凡马八尺已上为龙。”7.汉 宫殿门名。《文选·班固<东都赋>》:“尔乃盛礼兴乐,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。”吕延济 注:“云龙,门名。”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飞 云龙 於春路,屯 神虎 於秋方。”薛综 注:“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。”8.山名。在 江苏省 徐州市。宋 苏轼《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》诗之二:“万木锁 云龙,天留与 戴公。”自注:“云龙,山名。”9.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,为 宋 朝的贡茶。泛指优质名茶。宋 舒亶《菩萨蛮·湖心寺席上赋茶》词:“香泛雪盈杯,云龙疑梦回。”宋 黄庭坚《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》诗:“家山鹰爪是小草,敢与好赐云龙同。”明 高启《赠墨翁沉蒙泉》诗:“人间留藏敢轻试,传玩正比云龙茶。”参见“龙团”。
[ yún lóng fēng hǔ ]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。
[ yún lóng yú shuǐ ]喻君臣相得。
[ zhé lóng ]蛰伏的龙。比喻隐匿的志士。唐 曹松《题甘露寺》诗:“旦暮然灯外,涛头振蛰龙。”金 元好问《刘曲龙潭》诗:“蛰龙何年卧,万国待霖雨。”明 梁辰鱼《浣纱记·定计》:“蛰龙困久夜长吟,欲作甘霖,定作甘霖。”
[ zhū lóng ]1.龙首的猪。指 安禄山。宋 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卷下:“﹝ 唐玄宗 ﹞尝与(安禄山)夜燕,禄山 醉卧,化为一猪而龙首。左右遽告帝。帝曰:‘此猪龙,无能为。’终不杀,卒乱中国。”宋 范成大《题<开元天宝遗事>》诗之三:“忽报猪龙掀宇宙,阿瞒 虚读相书来。”一本作“猪龙”。2.宋 乐史《杨太真外传》卷下:“又尝与夜燕,禄山 醉卧,化为一猪而龙首,左右遽告帝。帝曰:‘此猪龙,无能为。’终不杀,卒乱中国。”一本作“猪龙”。后即用以代指 安禄山。宋 范成大《题<开元天宝遗事>》诗之三:“忽报猪龙掀宇宙,阿瞒 虚读相书来。”3.泉名。在今 四川省 眉山县。宋 苏轼《东坡志林·猪母佛》:“眉州 青神县 道侧有一小佛屋,俗谓之‘猪母佛’,云百年前有牝猪伏於此,化为泉,有二鲤鱼在泉中,云:‘盖猪龙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