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tóu biān duàn liú ]前秦的苻坚进攻东晋时骄傲地说,我这么多的军队,把每个兵的马鞭子都投到江里,就能截断水流(见于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)。后用来比喻人马众多,兵力强大。
[ xiān rén biān ]仙人掌的一种,为多年生植物。茎圆柱形,肉质,有纵行的棱,棱上有丛生的刺,花大,花瓣外面紫色,里面粉红色。供观赏。参见“仙人掌”。
[ xiǎo tiáo biān ]指 明 代推行一条鞭法后,地方政府额外的科派和私征。
[ yī tiáo biān ]1.明 代田赋制度。嘉靖 时于地方试行新法,以各州县田赋、各项杂款、均徭、力差、银差、里甲等编合为一,通计一省税赋,通派一省徭役,官收官解,除秋粮外,一律改收银两,计亩折纳,总为一条,称一条鞭法。万历 年间 张居正 执政,推行于全国。见《明史·食货志二》。清 代因之。明 徐渭《会稽县志诸论》:“余闻诸长老云,徭赋之法,盖莫善於今之一条鞭矣。”清 俞正燮《癸巳存稿·书河南府施志后》:“《明史》言,国初有里甲、均徭、杂汎三等,嘉靖 时行一条鞭法,量地计丁,丁粮毕输於官。”2.比喻删繁就简,条贯划一。清 翟灏《通俗编·数目》:“按此法(一条鞭法)自 明 季创行,至今不改,而凡事之并繁就简,世俗亦借以言焉。”老舍《女店员》第三幕第五场:“这个上下一条鞭的办法好!”
[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 ]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。同“一棒一条痕”
[ zhǎng biān de ]指赶车或使牛耕田的人。
[ zhí biān ]指从事教学、教练等工作:~授课。~青年男篮。
[ zhí biān suí dèng ]驾驭车马,充当侍从。表示对别人敬仰,愿为别人效力。
[ zhí biān zhuì dèng ]亦作“执鞭随镫”。谓服侍别人乘骑,多表示倾心追随。
[ zhí jiào biān ]当教师,从事教学工作。
[ zhe xiān biān ]比喻先人一步,处于领先地位。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英 人自中古以来,与 罗马 帝政不相容,去而自立,实为民族国家发生之嚆矢。故其民族帝国主义亦著先鞭,得善处属地之法,遂能控驭全球。”郁达夫《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》之一:“寻春我爱著先鞭,梢上红苞吐未全。”郭沫若《浪淘沙·看溜冰》词:“举目尽青年,争著先鞭。”参见“著鞭”。
[ yáng liǔ biān ]柳树枝做的马鞭。折柳作鞭为古代春游的一种习俗。
[ zhě biān ]1.相传为神农氏用以检验百草性味的赤色鞭子。2.古代用为驱邪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