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wú yán ]1.吴 地所产的盐。以洁白著称。为四方所食。唐肃宗 时,盐铁铸钱使 第五琦 于两 淮 所煮盐以洁白著名,后亦称两 淮 生产的盐为 吴 盐。唐 李白《梁园吟》:“玉盘杨梅为君设,吴 盐如花皎白雪。”宋 周邦彦《少年游·商调》词:“并 刀如水,吴 盐胜雪,纤手破新橙。”清 陈维崧《满江红·江村夏咏》词之一:“篱笋细醃红缕豉,吴 盐小下银丝鯽。”2.喻白发。清 陈维崧《贺新郎·秋夜呈芝麓先生》词:“我在京华沦落久,恨 吴 盐只点愁人髮。”清 黄景仁《发颍州》诗:“预恐清镜里,两鬢堆 吴 盐。”
[ xī xī yán ]乐府曲辞名。始见于 隋 薛道衡。昔昔即夕夕。盐即引。
[ yán yán ]也叫矿盐、石盐。地壳中成层的盐。大多是古代海水或湖水干涸后形成的。
[ yóu yán jiàng cù ]1.泛指烹调佐料。比喻另外添加的原来没有的内容。2.指琐碎庸俗。
[ xíng yán ]特制成虎形的盐。供祭祀用。《周礼·天官·笾人》:“朝事之籩,其实麷、蕡、白、黑、形盐,膴、鲍、鱼、鱐。”郑玄 注:“形盐,盐之似虎者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王使 周公閲 来聘,饗有昌歜、白、黑、形盐。”杜预 注:“形盐,盐形象虎。”唐 陈至《荐冰》诗:“形盐非近进,玉豆为潜英。”
[ xī xī yán ]即《昔昔盐》。乐府《近代曲》名。
[ xiǎo yán ]即硝盐。用碱土、硝土做原料,用水溶解所含盐分,过滤后熬成的小粒盐。
1.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(或其他阳离子)和酸根阴离子。通常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。如硝酸钠(NaNO3)、硫酸铵[(NH4)2SO4]等。2.食盐的通称。
[ yán bǎn ]指 虞坂。在今 山西省 平陆县 北 中条山。传说 伯乐 逢骐骥困盐车于此。
[ yán bāo ]成包的盐。《清会典事例·户部·盐法》:“雍正 九年题准,嗣后 淮 商引盐抵所,查明盐引、盐包数目。”建南《盐场》:“这时他便想起他的家,那个低得像一个牛舍,又满壁堆着没人要的盐包。”
[ yán bǔ ]负责稽查缉拿贩卖私盐罪犯的部门或人员。《清会典·吏部·官制》:“﹝ 康熙 五十八年﹞改 怀庆府 管粮通判,专管盐捕,为粮捕通判。”
[ yán bǔ fēn fǔ ]旧时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。
[ yán cài ]1.盐和蔬菜。《周礼·天官·亨人》“祭祀,共大羹、鉶羹”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:“大羹不致五味也,鉶羹加盐菜矣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皇后》:“后昼夜号泣,终三年不食盐菜,憔悴毁容,亲人不识之。”2.盐渍的蔬菜。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謐 曰:柳 为布衣时过吾,吾送迎不出门,食不过盐菜,贫者不以酒肉为礼。”《北史·高允传》:“是日,幸 允 第,唯草屋数间,布被緼袍,厨中盐菜而已。帝叹息曰:古人之清贫,岂有此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