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ǎo suàn ]1.频频磕头貌。2.擣蒜:五代时秦雍之间称地方官的勒索行为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安重霸传》:“先是秦雍之间,令长设酒食,私丐於部民者,俗谓之‘擣蒜’。及重霸之镇长安,亦为之,故秦人目重霸为‘擣蒜老’。”
[ bàn suàn ]指走路时两脚常常相碰,身体摇晃不稳:酒喝多了,走起路来两脚直~。
[ bàn suàn jiā cōng ]犹言添油加醋。康濯《春种秋收》:“左近邻村的男青年,又更给拌蒜加葱,说她的条件是要‘两高两相当’--地位高、文化高;年岁、长相也得相当。”
[ jī máo suàn pí ]比喻轻微琐碎无关紧要的小事。
[ qīng suàn ]嫩的蒜梗和蒜叶,做菜用。
[ shā guō dǎo suàn ]见“砂锅砸蒜”。
[ shā guō zá suàn ]砂锅易碎,在它里面砸蒜只能一下。比喻事情只能干一次。
[ suàn bàn ]蒜的鳞茎分成若干瓣状,每一个瓣状部分叫做一个蒜瓣。
[ suàn bō zǐ ]方言。大蒜的根。如:拳头有蒜钵子大。
[ suàn cōng ]胡葱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菜一·胡葱》。
[ suàn fā ]壮年人的花白头发。亦泛指斑白的头发。《北齐书·慕容绍宗传》:“吾自年二十已还,恒有蒜髮,昨来蒜髮忽然自尽。”宋 张淏《云谷杂记·蒜发》:“今人言壮而髮白者,目之曰蒜髮,犹言宣髮也。”清 黄遵宪《番客篇》:“中一蒜髮叟,就我深浅商。”参见“宣髮”、“算髮”。
[ suàn huáng ]在不受日光的照射和适当的温度、湿度条件下培育出来的黄色蒜叶。做蔬菜用。
[ suàn lào ]蒜酪是北方常食之物,因以指北方少数民族。
[ suàn miáo ]1.嫩的蒜薹。2.青蒜。
[ suàn ní ]捣得非常烂的蒜,用来拌菜或蘸菜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