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剪开个蚕茧贴在眼上
- 剪了翅膀的八哥
- 见到熟人握握手
- 见高就拜,见低就踩
- 见惯了骆驼
- 见了苍蝇都想扯条腿
- 见了苍蝇撕条腿
- 见了大官叫舅
- 见了官老爷叫舅
- 见了皇帝喊万岁
- 见了火的蜡烛
- 见了舅爷叫姨父
- 见了麦苗叫韭菜
- 见了猫就怕
- 见了强盗喊爸爸
- 见了外公叫爹爹
- 见了王母娘娘喊岳母
- 见了王母娘娘叫大姑
- 见了县官喊姑爷
- 见了丈母叫大嫂
- 见人扯媚眼
- 见啥菩萨烧啥香
- 见钟不打铸钟敲
- 见着骆驼不说蚂蚁
- 建昌鸭子
- 毽子毛
- 毽子上的鸡毛
- 箭头离了弦
- 江边插杨柳
- 江边开染房
- 江边上洗萝卜
- 江湖佬的膏药
- 江湖佬卖假药
- 江湖佬耍戏法
- 江湖卖艺的
- 江湖骗子卖药
- 江湖骗子耍贫嘴
- 江里的木偶
- 江心断了帆桅
- 姜太公的眼镜没镜片
- 姜太公钓王八
- 姜太公说相声
- 姜太公算卦
- 姜太公坐主席台
- 姜子牙的坐骑
- 姜子牙开算命馆
- 将军返乡
- 僵蚕放在蚕蔟上
- 讲话没人听,下令没人行
- 讲课还是老一套
- 讲台上的花盆
- 讲台上放花盆
- 讲武堂里学打仗
- 奖状绑在笤帚上
- 耩(jiang)地看耧眼
- 酱菜店里的抹桌布
- 糨糊洗脸
- 浇地扒垄(long)沟
- 胶皮轱辘(gu lu车轮)放炮
- 胶皮笊篱(zhao li捞取东西的用具。用金属丝、竹蔑或柳条等编成。有长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