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蚂蚁拖秤砣
- 蚂蚁拖耗子
- 蚂蚁驮秤砣
- 蚂蚁下塘
- 蚂蚁缘槐夸大国
- 蚂蚁嘴碾盘
- 蚂蚱打喷嚏(pen ti)
- 蚂蚱打食(找食)
- 蚂蚱戴笼头
- 蚂蚱看庄稼
- 蚂蚱爬在鞭梢上
- 蚂蚱配蝗虫
- 蚂蚱上豆架
- 蚂蚱跳塘
- 蚂蚱头摆碟子
- 蚂蚱头炒盘菜
- 蚂蚱腿上刮精肉
- 蚂蚱驮砖头
- 骂了皇帝骂祖先
- 骂人挖祖坟
- 埋好的地雷
- 埋下的地雷
- 买把韭菜不择
- 买盒还珠
- 买回彩电带回发票
- 买金的遇见卖金的
- 买了麻花不吃
- 买了相因(便宜)柴,烧了夹生饭
- 买帽子揣到怀里
- 买面的进了石灰店
- 买匹布裹脚
- 买石头砸锅
- 买头瘦驴老掉牙
- 麦秆儿当秤
- 麦秆里睡觉
- 麦秸秆里看人
- 麦秸装枕头
- 麦糠擦屁股
- 麦糠搓绳
- 麦克风前吹喇叭
- 麦克风前拉二胡
- 麦粒掉到太平洋里
- 麦芒穿针眼
- 麦芒掉进针眼里
- 麦苗当成韭菜割
- 麦田里种棉花
- 麦田捉鳖
- 麦田捉田鸡
- 麦子未熟秧未插
- 卖鞭炮的炸了手
- 卖冰棒的进茶馆
- 卖不出去的狐狸皮
- 卖布不用尺
- 卖炒勺的
- 卖醋卖糖
- 卖豆芽的不带秤
- 卖豆芽的抖搂筐
- 卖房卖地置嫁妆
- 卖棺材的跺脚
- 卖棺材的咬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