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棉花堆里整人
- 棉花堆失火
- 棉花耳朵
- 棉花裹秤砣
- 棉花换核桃
- 棉花卷儿打锣
- 棉花卷儿找锣
- 棉花棵上结板栗
- 棉花里藏针
- 棉花里搀柳絮
- 棉花人救火
- 棉花摊在蒺藜(ji li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果皮有尖刺)窝
- 棉花套上晒芝麻
- 棉花做秤砣
- 棉裤没有腿
- 棉纱线牵毛驴
- 面粉搀石灰
- 面疙瘩补锅
- 面筋放在油锅里
- 面筋粘知了
- 面具店里失盗
- 面汤锅里洗澡
- 面汤锅里煮灯泡
- 面汤里煮皮球
- 面条锅里下笊篱(zhho li捞取东西的用具。用金属丝、竹蔑或柳条等编成。有长柄)
- 描金箱子白铜锁
- 庙后叩头
- 庙会上舞狮子
- 庙里的佛爷
- 庙里的鼓
- 庙里的观音
- 庙里的金刚
- 庙里的泥像
- 庙里的钟
- 庙里丢菩萨
- 庙里赶菩萨
- 庙里旗杆冒烟
- 庙里头放屁
- 庙门上筛灰
- 庙堂里失盗
- 庙堂里算命
- 庙小菩萨大
- 乜(mie)斜眼打麻将
- 灭灯打婆娘
- 灭灯念鼓词
- 灭火踢倒油罐子
- 灭虱子烧皮袄
- 灭烛看家书
- 篾匠的货
- 篾条捆竹子
- 名牌货便宜卖
- 名牌牙刷
- 名医开处方
- 明鼓对明锣
- 摸黑吃桃子
- 摸黑儿打耗子
- 摸石头过河
- 摸着胸口拿钥匙
- 馍馍掉粪坑
- 模板里的水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