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推开窗户
- 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
- 推土机进茅草地
- 推小车扭屁股
- 推着车子上墙
- 腿肚子搽粉
- 腿肚子抽筋
- 腿肚子上贴门神
- 腿肚子上捅一刀
- 腿瘸头歪屁股肿
- 腿上绑轮子
- 腿上绑绳子
- 腿上的牛皮癣
- 腿上挂铃铛
- 腿上贴邮票
- 退潮的海滩
- 吞金自杀
- 吞了擀面杖
- 托着扁担过马路
- 托着手鼓提着竹笛
- 拖车拉泰山
- 拖拉机爆胎
- 拖拉机加油
- 拖拉机犁大田
- 拖拉机转弯
- 脱把锄头
- 脱祸求财
- 脱裤子放屁
- 脱了把的斧头
- 脱了轨的火车
- 脱了裤子打扇
- 脱了毛的凤凰
- 脱了毛的刷子
- 脱了线的气球
- 脱毛的凤凰
- 脱手的气球
- 脱下毡帽补烂鞋
- 陀螺屁股
- 驼背上山
- 驼子跛子睡一床
- 驼子穿背心
- 驼子捡针
- 驼子仰面睡
- 唾沫粘知了
- 娃儿的脸
- 娃儿哭了给娘抱
- 娃娃摆积木
- 娃娃背磨盘
- 娃娃吃甘蔗
- 娃娃吃面条
- 娃娃吃糖瓜
- 娃娃穿道袍
- 娃娃吹喇叭
- 娃娃吹泡泡糖
- 娃娃当家
- 娃娃当司令
- 娃娃荡秋千
- 娃娃掉到糨糊盆里
- 娃娃掉到阴沟里
- 娃娃逗妹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