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邮包上挂灯草
- 邮递员进门
- 油灯上炖猪蹄
- 油煎冰棒
- 油库着了火
- 油篓里的西瓜
- 油篓里掷骰子
- 油瓶当鼓槌
- 油漆匠的家当
- 油条泡汤
- 油盐罐子
- 油炸花生米
- 油炸麻花
- 蚰蜒吃萤火虫
- 游方的道士
- 游僧撵(nian 驱逐;赶走)住僧
- 游泳池里垂钓
- 游泳池里撒网
- 有北屋,有南墙
- 有尺水,行尺船
- 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
- 有理三扁担,无理扁担三
- 有了五谷想六谷
- 有骆驼不讲牛羊
- 有人喜欢淡,有人喜欢咸
- 有西瓜不讲芝麻
- 有衣无帽
- 有枣无枣三竿子
- 又扮巫婆又装鬼
- 又打收兵锣,又吹冲锋号
- 又咒天子又骂娘
- 又抓糍粑(ci ba)又抓面
- 又做端公(男巫师)又做鬼
- 又做巫婆又做鬼
- 渔船上打儿子
- 渔鼓艺人打鼓帮
- 渔篮子提水
- 渔网当伞
- 愚公的住处
- 愚公移山
- 榆木疙瘩
- 榆木疙瘩脑袋
- 羽毛扇打孩子
- 羽毛扇扑火
- 雨花台的石子
- 玉帝的手书落人间
- 玉帝讨河神
- 玉帝下请帖
- 玉帝爷出告示
- 玉帝爷的帽子
- 玉帝爷嘴上拔胡子
- 玉皇大帝拜财神
- 玉皇大帝吃稀饭
- 玉皇大帝打跟头
- 玉皇大帝讲天书
- 玉皇大帝娶土地婆
- 玉皇大帝做媒
- 玉皇爷出征
- 玉米地里带绿豆
- 玉米开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