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一口吃个麻花
- 一连三座庙
- 一群乌鸦朝南飞
- 一条扁担挑泰山
- 一根笛子几个眼
- 一串钥匙进肚里
- 一张纸包棵葱
- 一个锅里抡刀勺
- 一吊钱分四开
- 一根竹子搭桥
- 一个人吹号又打鼓
- 一拳打在棉絮上
- 一口吞个星星
- 一跃上墙头
- 一嘴吞三个馒头
- 一口吃十二个包子
- 一着不慎
- 一篮鸡蛋滚下坡
- 一脚盆田螺
- 一碗米打粑粑
- 一块湿柴
- 一分钱买十一个
- 一上一得一
- 一个跳蚤顶不起一床被盖
- 一根头发分八瓣
- 一脚踩在桥眼里
- 一碗水泼在地上
- 一块硬骨头
- 一面官司
- 一元钱买担菜
- 一分钱的酱
- 一把黄豆数着卖
-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
- 一把芝麻撒上天
- 一百个人当家
- 一百个人骂仗
- 一百个傻瓜给你磕头
- 一百斤米做稀饭
- 一辈子当会计
- 一辈子卖蒸馍
- 一锛两斧头
- 一本经书看到老
- 一边弦子一边大鼓
- 一步跨进姨姐房
- 一步一个脚印
- 一车破棉胎
- 一尺厚的烧饼
- 一打醋,二买盐
- 一刀纸糊在鼻子上
- 一吊钱放在门槛上
- 一斗芝麻拈一颗
- 一堆乱树枝
- 一堆脑瓜骨
- 一分钱掰(bai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)两瓣花
- 一分钱开当铺
- 一分钱买仨
- 一分钱攥(zuan)出汗来
- 一副碗筷两人用
- 一杆没星的秤
- 一个巴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