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玻璃上放花盆
- 玻璃罩里的苍蝇
- 玻璃做鼓
- 剥开皮肉种红豆
- 剥皮的青藤
- 剥皮的猪头
- 脖子里套绳子
- 脖子上安轴承
- 脖子上插电扇
- 脖子上割瘿袋(ying dai生长在脖子上的囊状瘤。民间有除瘿会危及生命的说法)
- 脖子上挂镰刀
- 脖子上磨刀
- 脖子上围裹脚布
- 脖子送到铡刀下
- 博物馆的陈列品
- 薄冰上迈步
- 薄情郎休妻
- 跛脚穿花鞋
- 跛脚佬打猎
- 跛脚青蛙碰着瞎田鸡
- 跛子踩高跷
- 跛子唱戏文
- 跛子赶老婆
- 跛子划船
- 跛子爬楼梯
- 跛子爬山
- 簸箕比天大,叫花子(乞丐)比神仙
- 簸箕里的蚂蚁
- 补锅匠的脊梁
- 补锅匠揽瓷器活
- 补过的碗盏
- 补了又补的破轮胎
- 不挨皮鞭挨砖头
- 不长毛的家雀
- 不吃羊肉羊臆臭
- 不出鸡的鸡子儿(鸡蛋)
- 不搭棚的葡萄
- 不倒翁坐车
- 不到黄河心不死
- 不犯王法坐大牢
- 不共戴天的敌人
- 不会喝酒伴醉客
- 不见棺材不落泪
- 不叫的黄蜂
- 不敬东家(受人雇用或聘请的人称他的主人)散伙计
- 不开花的玫瑰
- 不碰南墙不回头
- 不识字的人看布告
- 不熟的葡萄
- 不听曲子听评书
- 不栽果树吃桃子
- 不炸嘴的石榴
- 布袋里买猫
- 布袋里塞稻秆
- 布机上的棉线
- 布机上的梭子
- 擦胭粉进棺材
- 才出窝的麻雀
- 才过门的媳妇见公婆
- 才揭盖的蒸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