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茶铺里招手
- 搽粉进棺材
- 搽粉上吊
- 搽粉照镜子
- 岔道上分手
- 岔路上分手
- 拆城隍庙竖土地庙
- 拆东墙补西墙
- 拆房逮耗子
- 拆房卖瓦
- 拆房子放风筝
- 拆了东篱补西壁
- 拆了房子搭鸡棚
- 拆了茅房(厕所)盖楼房
- 拆了鞋面做帽沿
- 拆庙打泥胎
- 拆散的鸳鸯
- 拆屋檐卖胖子(ban zi大块的劈柴)
- 柴草人救火
- 柴火棍搔痒
- 柴火上浇汽油
- 豺狼恨猎人
- 豺狼披羊皮
- 豺狼请客
- 豺狼遭火烧
- 馋猫挨着锅台转
- 馋猫吃耗子
- 馋猫见了腥味
- 铲不掉的锅巴
- 长白山的大雪
- 长白山的野人参
- 长成的胡子,生就的相貌
- 长成的眉毛生就的痣
- 长城上的砖
- 长城上跑步
- 长虫吃蛤蟆
- 长虫吃鸡蛋
- 长虫戴草帽
- 长虫斗仙鹤
- 长虫过篱笆
- 长虫爬进酒瓶里
- 长虫爬进枪筒里
- 长工吃犒劳
- 长工的岁月
- 长工害痨病
- 长工家里殓死人
- 长颈鹿脖子仙鹤腿
- 长就的眉毛生就的相
- 长了三只手
- 长毛驴备银鞍
- 长毛驴儿推磨
- 长毛驴驮不起金鞍子
- 长袍马褂瓜皮帽
- 长衫改夹袄
- 长衫子改夹袄
- 长丝瓜当扁担
- 长添灯草满添油
- 长秃疮害脚气
- 长尾巴蝎子
- 长线放风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