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池里的王八,塘里的鳖
- 池塘里的荷叶
- 池塘里的癞蛤蟆
- 池塘里的莲藕
- 池塘里的麻雀
- 池塘里的藕
- 池塘里洗澡
- 赤膊钻进蒺藜(ji li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果皮有尖刺)窝
- 赤脚拜观音
- 赤脚戴礼帽
- 赤脚的撵(nian追赶)穿高跟鞋的
- 赤滤膊桶马蜂窝
- 冲锋枪上的通条
- 冲着柳树要枣吃
- 冲着姨夫叫丈人
- 虫蛀的扁担
- 虫蛀的老槐树
- 虫蛀的苹果
- 崇赖上吊
- 崇桢皇帝上吊
- 宠了媳妇得罪娘
- 抽大烟的说梦话
- 抽风攥(zuan握)拳头
- 抽芽的蒜头
- 抽烟打吗啡
- 绸子包鸡笼
- 丑八怪出台
- 丑八怪戴花
- 丑姑娘嫁俊女婿
- 丑女嫁丑汉
- 丑婆娘逛灯
- 丑媳妇见公婆
- 丑小鸭变天鹅
- 臭虫咬胖子
- 臭虫咬人
- 臭鸡蛋
- 出巢的蜜蜂
- 出东门,往西拐
- 出工一条龙,干活一窝蜂
- 出锅的大虾
- 出家人娶媳妇
- 出嫁的姑娘
- 出口转内销
- 出了厨房进冰窖
- 出了灯火钱,坐在暗地里
- 出了笼的黄雀
- 出了炉的纯钢
- 出了土的笋子
- 出了芽的蒜头
- 出了窑的砖
- 出门带伞
- 出门戴口罩
- 出门逢债主,回屋难揭锅
- 出门逢债主
- 出膛的子弹
- 出头椽子
- 出头的椽于(chuan zi)
- 出头的钉子
- 出土的陶俑
- 出土的竹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