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。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,是一种短小、风趣、形象的语句。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谜面,后一部分起“后衬”的作用,像谜底,十分自然贴切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,通常说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称为歇后语。
- 穿靴子光脚
- 穿衣戴帽
- 穿衣镜前作揖
- 穿着高跟鞋上山
- 穿着汗衫戴棉帽
- 穿着棉衣游泳
- 传说中的八仙
- 传闲话,落不是
- 船板做棺材
- 船帮做棺材
- 船到江心才补漏
- 船到竹稿撑
- 船底浇花
- 船进断头浜(bang小河)
- 船老大的犁头
- 船老大坐后艄
- 船上打伞
- 船上的钟表
- 船上扭秧歌
- 船头办酒席
- 船头上撒网
- 串起来的螃蟹
- 串绳子养海带
- 疮口上贴膏药
- 窗户上的纸
- 窗户上伸脚
- 窗户眼里看人
- 窗户纸
- 窗口插桂花
- 窗纱做衣裳
- 窗台上种瓜
- 床扳夹屁股
- 床板夹屁股
- 床单做鞋垫
- 床底下拜年
- 床底下吹号
- 床底下吹喇叭
- 床底下的夜壶
- 床底下点灯
- 床底下翻跟头
- 床底下鞠躬
- 床底下亮相
- 床底下抡大斧
- 床底下劈柴
- 床底下晒被子
- 床底下晒谷子
- 床底下伸手
- 床底下想办法
- 床底下支张弓
- 床上的花枕头
- 床上铺黄连
- 床上失火
- 床上耍花枪
- 床上杂耍
- 床上捉奸
- 吹灯拔蜡踩锅台
- 吹灯打哈欠
- 吹灯讲故事
- 吹灯捉虱子
- 吹笛的会摸眼,打牌的会摸点